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工程专家 > 正文内容

李冰

2004年03月28日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
  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任命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首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叫它“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就是后人称做的“离堆”。此外,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靠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了。
  以后,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以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
  李冰还作石犀,埋在内江中,作为岁修时候淘挖泥沙的深度标准。岁修的原则是“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是说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免内江水量过小,不敷灌溉用;“低作堰”是说飞沙堰堰顶不可修筑太高,以免洪水季节泄洪不畅,危害成都平原。后人把这六字诀刻在内江东岸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的二王庙的石壁上,很是醒目。 
  都江堰的修成,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而且从内江下来的水还可以灌溉十几个县,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从此,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李冰千百年来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被尊称为“川主”,各地还修有“川主祠”,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谭铁牛:我的事业在祖国

“李冰” 的相关文章

为了保护三峡一号文物――访葛修润院士

      2003年4月10日,重庆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工地,现场气氛紧张有序,各项作业井井有条。至此,集“世界第一古水文站”、“长江水文资料宝库”、“世界水文史奇迹”等荣衔于一身的“三峡一号文物”,其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全面进入精心组织、精心...

水之恋――记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张光斗

    水之泽   银白色的线条,在绿色的草坪上默默流淌着,经年累月,无声无息。这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学楼前一尊雕塑??“水”。   不去大坝的日子,每个清晨张光斗都会提一只书包,拄一根手杖,出家门沿一条小路朝那“水”的...

张光斗:江河作歌颂人生

    在清华大学西南角那处幽静而普通的教师住宅区里,一个竹篱笆围成的小院便是张光斗老人的寓所。院中有他已故夫人钱玫荫亲手栽种的两排整齐的玉簪花,使小院绿意盎然。进入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着的周总理的照片以及三峡工程、密云水库、葛洲坝水库的照片,显示出老...

《天开海岳》:港珠澳大桥我为你自豪

    每次回忆起“沉管”的场景,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都心有余悸:“在海里施工,很多情况估计不到。比如,沉管的时候,海里突然出现异常的波,波浪滔天,2米多高,周边都是风平浪静。我们用无人机拍下了这个场面,到现在也无法解释……”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

我所知道的吴良镛先生

    《群言》杂志约稿,希望我写一写吴良镛先生,再三推辞不获,只能勉为其难,略述我所知道的吴先生。 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1995年深秋,“不思量自难忘”,竟然已是20年前旧事。其时,建筑学院正接受桂林市政府委托,主持开展桂林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先生的及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