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精神 > 从我做起 > 正文内容

挑战传统,为爱开道

2004年01月15日
      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幸福快乐、健康长寿。不同时代,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总有差异,可是伴随各自的成功与失败,每个人都体会着不同的酸甜苦辣。在漫漫人生中,爱一直左右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她真切地影响着人类生命的质量。人类追求爱的如火如荼,人类尊重爱的忘我境界,人类感叹爱的难以琢磨,人类泣述着爱的酸甜苦辣。只要有爱,就难免有伤痛,可伤痛再多,也不能让人对爱产生畏惧。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才有更充沛的精力和能力,去追求更加丰富多采的精神文化生活。尽管幸福和快乐不是简单地与经济水平成正比,可也不能背道而驰。 
  人类追求幸福,追求真爱,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当一些人还在为温饱发愁,当一些人的追求还不切实际,当一些人还试图借助婚姻改变命运,当一些人对爱还缺乏应有尊重,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婚姻。触发情爱的原因以及维系情感的因素不尽相同,可若想情长久,必要条件只有两个,一是心心相印,二是同甘共苦。在情感世界里,要的就是一份美好的自我感觉,要的就是心有灵犀和言行默契,要的就是为爱奋斗的历程。尽管爱的本质如此,可经济状况毕竟影响到爱的浪漫情调,能够决定人的前途命运,这些都诱惑着人们对利益婚姻的追求,而轻视了爱的本质。强大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通过加大福利、医疗、教育的投入,减轻民众的生存压力;扬弃批判传统道德,改善爱的环境;制订相应法规,控制贫富差距,遏制利益婚姻。 
  多年来由于乐于对“阿Q精神”的嘲笑,忽视了“红眼病”泛滥。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进取,更要尊重现实,毕竟现实也是通过努力而来;我们快乐成功,更要注重过程,否则即使努力过,取得一些成绩,也会得不偿失,成功的喜悦会淹没于虚荣的失落中。说起来就是这么奇妙,丧失进取心就会平庸,衍变成贪婪就会失落、痛苦。要正视人际之间的差距,切忌因为社会存在不公而导致消极变态。事业如此,婚姻情感追求同样如此。要认知自我,不必事事与人攀比结果,尤其是与自己生活圈子里的人攀比,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最好多欣赏一下自己的成功。进行婚姻情感攀比,也只能增加不必要压力,给情感带来阴影,削弱浪漫情调。人与人除了经济差异,也的确存在涵养素质差异,二者影响着情感的浪漫,所以也需要个人素质涵养的“门当户对”。尽管浪漫存在程度不同,可只要能够做到心有灵犀,做到相互依赖,爱的充实,都是可歌可泣的真爱。可笑一些人为了展示魅力,满足虚荣心,去游戏别人痴情,甚至只是为了炫耀找情人给别人看,而不是为了情感的自我体验,破坏了爱的尊严。付出真诚的爱,不是给别人的恩赐,而是幸福的共同享受。 
  有关爱的书太多,其实情爱真的很简单。可在走进婚姻之前,很多人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爱。一些人迷惘之际,追求时髦,刻意把努力放在追求一时的爱与被爱,只是自豪曾经拥有,经常割舍不下那些走进误区的情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太在意爱的第一次,尤其那些刚刚失恋的,处于单相思的,总感动自己以往的情感投入,放弃了新的追求。或是填补空虚,或是屈从外来压力,或是丧失爱的信心,导致有人草率决定婚嫁,有人抱定独身。更可笑一些人匆忙结婚,竟然是为了分房子等原因。这些婚姻都把未来交给了运气,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婚姻。“爱的唯一”误导着对爱的态度,带来了很多不该有的伤痛,过去的情感的确值得尊重,反复回味只能伤害未来。如果爱真是唯一,恐怕世界上只有单相思的循环套了。大千世界,具备做自己知己条件的人不可能只有一个,如果与某人有缘,形成爱的共振,的确应该感情专注和精心呵护,反之就要在信心中去寻找新的真爱。无论什么类型的情感,如果苦涩过多,如果不是来自外在压力,就需要理性分析自己的爱,是否存在致命的症结。爱是一种精神,爱是一种信念,爱是一种付出,爱是一种幸福;具体到每个人,信则有,不信则无。无论何时,只要坚信世上有爱,只要尊重爱的本质,爱情肯定会降临。 
  或因相貌,或因气质,或因才华,往往因为异性的一个微小个性表现,便会引起好感;爱一旦闪念于心,一旦说出了口,思念与渴望就会油然而生,在虚幻之中进入情感世界。从形形色色的网恋,从少男少女的初恋,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虚幻对情感的影响,可以美化爱侣,浪漫情感生活。看爱情故事,观众揪心爱的死去活来,感动爱情的忘我境界。殊不知,在恋爱阶段,没有法律保护,情侣总是患得患失,疲于应付内外干扰,经常忽视现实,忘却展望未来。初涉爱河,爱与欲融为一体,很难界定多少是爱,多少是欲。可不管爱多还是欲多,表现出来的壮观与痴狂却不相上下。爱若想天长地久,需要很多默契来保证,做到知己知彼。毕竟人无完人,毕竟每个人所能包容的内容和范围都不一样。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意味着情侣在痴迷状态,能容忍很多,但容忍并不意味未来就能包容。忌讳在婚前把一些毛病当个性欣赏,特别是人品本性方面,指望婚后来改造对方。这就需要在婚前与异性进行充分接触,增进对异性的了解。这样可能会少了点神秘,恋爱时会少点疯狂,但会保证婚姻很多幸福。性是动物的本能,可以刺激感官的一时欢愉,可由于融入了人类情感,才使爱情完美,使性变得神圣。可是由于传统贞操观念还很迂腐,总把性想的很肮脏,把性弄的太神秘;太计较性的第一次,是否给了一生最爱,是否献给了新婚之夜。类似试婚等婚前性行为,其实只要是为了爱,就应该取得社会尊重,因为这也是对未来爱人和婚姻爱情的一种尊重。毕竟性只能点缀爱情,能够长期支撑婚姻幸福的还是爱的交流。婚姻意味着面对社会和各种亲情新的责任开始,特别是生儿育女以后,婚姻肩负的责任更大。尽管结婚和离婚自由,可以亡羊补牢,可婚姻毕竟不是儿戏,草率不得,问题婚姻多了就会危害社会和谐。 
  爱情初期是火,也只有身强力壮,才能经受住火的洗礼。虽然美好,虽然刺激,虽然震撼,虽然难忘,虽然耐人回味,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分流,肉体即使不被天灾人祸击倒,也会被爱的火焰烧焦,爱情也只能随之进入一个新的故事。火焰般的情感过后,应该缓慢向湖面一般的情感过渡,荡漾的波浪取代了烈火。关爱、依赖、交流、信任、支持、包容与感激导致平静的湖面,这些同时伴随和谐的性生活、情感的人为艺术塑造以及双方个性魅力的同步衍变导致出层层波浪。爱就是快乐着对方快乐,痛苦着对方痛苦,愿意倾诉,乐于倾听,哪怕是默默无语,也能心有灵犀感受到对方的心声。人们习惯欣赏爱的初始壮观,却忽视了情感升华后的精彩。婚前爱的努力,的确充满激情与挑战,但毕竟不是一种能够持久的方式。爱能否升华,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具有更强的挑战性。社会上流传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夫妻之间如同左手摸右手”,等等,都是根据缺乏情感的问题婚姻得出的错误结论。这些舆论妨碍了人们对婚姻的信心,导致人们在婚姻中放弃了爱的努力,削弱了解决矛盾的能力,恶性循环,又反过来影响爱的升华。在情感这个精神世界中,态度决定情感命运,能否保持真诚、年轻的心,能否善待珍惜所拥有的,决定着婚姻爱的质量。一生中可以没有婚姻,但一生中不能没有这种升华的爱。 
  社会舆论在倡导文明婚姻与情感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现实,给婚外的情感多些理解,少些指责和伤害。道德应该成为和谐情感、明确责任的桥梁,而不应该成为伤害情感的利刃。首先我们不能无视人类多维情感的需求,即使那些相对完美的家庭,婚姻之外也应该存在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由于忌讳传统观念和闲言碎语,形成很多变态思维与言行,有的情感被强行封闭,有的情感意外衍变成欲望,有的情感转变成不可调和的恩怨。“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已经被列为经典的祝福,无形之中也诱导许多文明情感走入歧途,使人际关系变得俗不可耐。客观分析问题婚姻,每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社会复杂,心态混乱,生理不一,远非能过就过,不行就离婚那么简单。舆论压死人,在中国早就上了书,孩子怎么办,其他的亲情如何面对。更何况很多夫妻之间,经过朝夕岁月的磨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亲情,虽然有些缺乏浪漫和谐,可也值得尊重。毕竟很多的失败,是由于对爱缺乏认识或者处世态度偏颇造成,在把握不好私欲与情感之前,把婚姻推倒重来也难保不是新的悲剧。婚外情的形式本来多样,如果我们热衷于划定友谊和情人的界限,也只能增加情感观念混乱,激励一些闲言碎语。中国在开放,当了解到西方情感世界,谁还有兴趣去指手画脚?当看多了电影演员类似拥抱接吻的表演,谁还会横加指责?难道是因为演戏就可以理解,为了情感就要背负罪名吗?当然要把婚外情感和玩弄异性严格分开,动机可能一时难以辨别,但只要自己尊重了爱,而且发现错误能够及时了断,就应该无怨无悔。经常听到“如果你的老婆(老公)在外有情,你怎么办?”的质疑,使得挑战传统道德的人无言以对。针对幸福婚姻而言,哪怕有再大的干扰,也是打不散的鸳鸯;婚外存在一些情感交流,只要不被世俗观念左右,就不会影响婚姻幸福,只能丰富婚姻的情感生活。如果没有努力去满足爱人的情感需求,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大谈道德,用婚姻去束缚对方的追求呢?如果在婚姻中付出的真情总得不到回应,为了尊重和爱护原有亲情而维护婚姻,在外寻求一些婚姻中缺少的情感,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呢?只要是真诚情感,无论什么形式,都应该给予一份理解和尊重。当然,对于那些只求索取不求奉献的人来说,如果不能调整好对爱的认识,如果还只以经济利益为基础,如果只是为了性欲的发泄,那么,在婚姻中得不到的情感,在婚外也同样得不到。对于那些连相依为命情感都没有的婚姻,如果只有压抑,如果总伤害着周围亲情,最佳的解决办法也只有离婚。 
  爱是伟大的,但也很脆弱,需要精心的呵护!尊重爱,少些闲言碎语,爱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挑战传统,为爱开道” 的相关文章

个人行为对社会的贡献

  自私对社会有利也有害,但却不是利害参半。要是害大于利,人类早已灭亡。经济学是以自私作假设来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究竟自私是否人类的本性,是生物学上的问题,与经济学无关――虽然几年前“生物经济学”曾流行过一阵子。在科学上,任何能有效地帮助解释现象的假设都是有用的;只要这个“自私假设”能有效地解释...

办公室的心理卫生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办公“硬件”水平逐渐提高,按说,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了吧?   其实,并非如此。   “硬件”环境的改善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往往是“软件”条件�D�D办公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这个...

据理力争

    这两天看你的神色不对,心想一定是在学校有了什么麻烦,而当你在我的逼问之下,说是因为跟新的英文老师辩论评分方法,老师词穷之后,似乎对你不高兴,而不太理会你,甚至当你有疑问举手时,都装作没看到时,我不得不说:“好极了!年轻人,我支持你!”  相信你十分惊讶于我这个看似老古板的人,...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意识

      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正在向高度商业化的社会迈进。传统的田园诗的生活已经或正在被打破,代之以核心家庭结构、高度个人自主的、等价交换形式的、强烈竞争性的、以个人才能和业绩为主要价值衡量的社会体系。中产阶级正在壮大,知识经济亦正兴起,传统意识形态退居次...

罪感、耻感与个人道义责任

      在中国的极"左"思潮泛滥时、特别是文革中发迹或接近发迹的文人学者究竟是否应当表示忏悔?这一问题因为京沪"二余"的笔战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笔者在此并不想讨论有关的细节,而只是将问题进一步引入国际文化的大背景,谈谈民族性中一些令人沉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