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理想 > 理想制订 > 正文内容

张思德:尘封的镜子照亮“执政为民”政治理想

2004年09月11日
1944年9月8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延安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60年后的今天,一部取材于张思德人生经历的电影在全国上映,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在观众中产生热烈反响,京城许多报章也以超大篇幅报道了这部电影引发的“红色激情”。与此同时,一系列有关党政干部“问责制”的相关规定也相继浮出水面,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引发了相当广泛的连锁思考。   《张思德》的确是一部感人的电影。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张思德,一位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中央警备团的普通战士,参加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他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毛泽东在为纪念他而做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在影片放映过程中,观众为片中张思德的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曾经与《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并称为“老三篇”而家喻户晓,今天40岁以上的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而这部电影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

  《张思德》带来的当然不只是感动,感动之余的深层思考令专家、学者都为之震撼。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贾磊磊说,在一个大的文化语境中,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缺失的一种东西。电影力图把我们现实中缺失的很多东西做一次精神重建。他说,坦率地讲,“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很缺少的,这样一个故事能如此感动观众很深层的原因是我们需要他。对“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呼唤,实际上是我们巨大潜在的心理资源。

  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上任伊始就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被认为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曾表示,本届政府将从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三个方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

  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过程中,一些政府官员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疏于履行自己的职责,造成了一系列的重大事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今年中国各地相继出台了行政官员的“问责制”,它旨在强化行政责任制,促使行政领导恪尽职守、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建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人民政府,归结到一点就是:真正做到和做好“为人民服务”。

  有学者更是将“为人民服务”精神与“问责制”的实施,提升到政治文明的高度。浙江大学教授晓史认为,“为人民服务”绝不仅仅是一种涂饰和空谈,“问责制”是建设法治和责任政府、推动中国走向政治文明的重要一步。

  温家宝总理曾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这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新的诠释。晓史认为,传统的“官场文化”只要求对上负责,而“问责制”所要强化的则是对下负责,即政府对公众的负责。因此,再一次强调“为人民服务”精神,也有利于形成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官场文化”。

  影片《张思德》、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高官问责,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背后,究竟透视着怎样的社会心理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沈杰认为,现代化更是需要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世俗文化所无法承担的。电影《张思德》从偶像的心理机制烘托榜样,其亲和力和人性化是张思德作为英雄更容易被接纳的原因。人们对“张思德式的为人民服务”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也表达了人们对执政党的殷切希望。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现代人认同它的精神实质,他们在表达赞赏的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张思德:尘封的镜子照亮“执政为民”政治理想” 的相关文章

罗素二十年代对中国未来的预言

      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0年,他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

理想与现实

      如果人类只满足于温饱与生殖,那就和一般的动物无异。正因为人类有不断求生存和谋发展,才逐渐进化成为地球的主宰、万物之精灵。为理想而努力是人类的天性,因为人类的神经有着为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在人类的血液里,充满着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   没有理想的人,...

为某项事业奋斗的职业理想

      一个民族要发展、发达,必须有大批愿为民族各项事业奋斗的国民。一个人能否成功,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否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做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仅将职业作为谋生手段的人,是不会有作为的。   一个人在某项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为民族发展作了一点贡献。成...

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全民理想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为本民族的富强而奋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是全体国民的共同理想,这不是什么高尚的理想,也不仅仅是少数精英人才的理想,而是每位国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理想。无论从事何种正义的工作,努力发展自己就是为振兴中华而奋斗。&n...

企业家的理想 新世纪的明灯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山呼海啸;   看中国,进军WTO的号角惊天动地。   新的世纪,谁能“长缨在手”?谁能“缚住苍龙”?谁敢高呼:“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新的世纪,将是企业家称雄与争霸的世纪!   新的世纪,唯有企业家的理想敢于创造...

建立理想的三个阶段

      如果暂时不能把理想明确下来,也应该有“有所作为”的想法。建立理想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通常都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模糊阶段。少年儿童的理想主要是在父母、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的,容易变动,也不能围绕目标努力。少年儿童不能充分理解自己的理想,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