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笔者将此概括为冯骥才“文化果树论”,觉得既形象又深刻,通俗易懂,很受启发。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敬畏文化。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一棵树上的果子一样”,这句话很直观地告诉我们,应该把文化“立”起来,让人们仰慕文化、敬畏文化、追求文化。因为文化是有品位的东西,对文化价值的感悟和判断取决与人们的站位和视角。换句话说,文化的价值是一定的,但如果人们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摆不正自己的心态,就会曲解或误读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进而以自己的无知低估或抹杀文化的精神。
二是懂得文化。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就是要从常识和理论的角度懂得文化。显然,文化是分层次的,这是把文化“立”起来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正如树上的果子是错落有致的结挂一样,否则有的树枝将难以负重,进而影响到整棵树的健康成长。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和积淀。文化的层次性特点也是根植于人与社会当中。比如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而且人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的供给从整体上讲是有一定限度的,具体到个人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所以,从事文化工作,推动文化建设,“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实事求是”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三是争取文化。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获得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指向就是对于现实的文化权益,人们应该见之于行动,靠奋斗去争取,而不是“等靠要赖”、坐享其成。冯骥才在给出的三个层次的文化中,都强调了“动作”的要领。比如在普通的大众消费的层次上,即便连摘都不用,但你也必须“张嘴”,否则是吃不到果实的。比如中间一层,你要摘到果子就必须“一跳”,不跳是不能摘到的。至于很高一层的“很雅的文化”,很高层次的文化境界,你不费劲是摘不到那个果子的,你得“使劲往上爬”。我们常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不仅是为人处世的高尚品德,而且更是争取权利、赢得尊严的必由之路和正确选择。毕竟天道酬勤,君子当自强不息!
四是服务文化。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告诉我们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和担当:就是要在实际文化工作当中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职尽责,搞好服务,抓好引导。在现实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供需之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文化工作的建设性首先体现在其指导性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人们文化知识和理论的素养,指导人们学会正确看待文化、认识文化,进而根据文化分层的理论和实际,引导人们树立自信自强的心态去不断争取适应社会、适合自己的文化权益。就像冯骥才讲的文化果树现象那样,张张嘴、跳一跳、使劲往上爬,人们付诸于什么样的行动,付出什么样的辛苦,就会吃到什么层次的果子,享受不同的品味。人可以有不同的追求,但每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应该量力而行――选择,也要尽力而为――付出。这后一点对于每个人而言,又是相同或一致的。把这些道理给人们讲清楚、弄明白,这是我们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最基本的责任担当。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