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理想 > 理想制订 > 正文内容

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1年03月12日
     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谈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冯骥才认为,现在有媒体版面过分娱乐化的现象,甚至慢慢的有娱乐版而没有文化版了,进而他说:“但是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一棵树上的果子一样,在普通的大众消费的层次上,你张嘴就可以吃果实,连摘都不用。还有很高一层的,很雅的文化,你不费劲是摘不到那个果子的,你得使劲往上爬。中间还有一层,你一跳就能摘到,你摘到的时候还有一种快感,这个是文化版面特别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冯骥才希望媒体给文化更大的空间,使文化跟大众有更多的联系。

  笔者将此概括为冯骥才“文化果树论”,觉得既形象又深刻,通俗易懂,很受启发。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敬畏文化。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一棵树上的果子一样”,这句话很直观地告诉我们,应该把文化“立”起来,让人们仰慕文化、敬畏文化、追求文化。因为文化是有品位的东西,对文化价值的感悟和判断取决与人们的站位和视角。换句话说,文化的价值是一定的,但如果人们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摆不正自己的心态,就会曲解或误读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进而以自己的无知低估或抹杀文化的精神。

  二是懂得文化。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就是要从常识和理论的角度懂得文化。显然,文化是分层次的,这是把文化“立”起来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正如树上的果子是错落有致的结挂一样,否则有的树枝将难以负重,进而影响到整棵树的健康成长。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和积淀。文化的层次性特点也是根植于人与社会当中。比如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而且人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同时,社会的供给从整体上讲是有一定限度的,具体到个人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所以,从事文化工作,推动文化建设,“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实事求是”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三是争取文化。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获得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指向就是对于现实的文化权益,人们应该见之于行动,靠奋斗去争取,而不是“等靠要赖”、坐享其成。冯骥才在给出的三个层次的文化中,都强调了“动作”的要领。比如在普通的大众消费的层次上,即便连摘都不用,但你也必须“张嘴”,否则是吃不到果实的。比如中间一层,你要摘到果子就必须“一跳”,不跳是不能摘到的。至于很高一层的“很雅的文化”,很高层次的文化境界,你不费劲是摘不到那个果子的,你得“使劲往上爬”。我们常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不仅是为人处世的高尚品德,而且更是争取权利、赢得尊严的必由之路和正确选择。毕竟天道酬勤,君子当自强不息!

  四是服务文化。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告诉我们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和担当:就是要在实际文化工作当中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职尽责,搞好服务,抓好引导。在现实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供需之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文化工作的建设性首先体现在其指导性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人们文化知识和理论的素养,指导人们学会正确看待文化、认识文化,进而根据文化分层的理论和实际,引导人们树立自信自强的心态去不断争取适应社会、适合自己的文化权益。就像冯骥才讲的文化果树现象那样,张张嘴、跳一跳、使劲往上爬,人们付诸于什么样的行动,付出什么样的辛苦,就会吃到什么层次的果子,享受不同的品味。人可以有不同的追求,但每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应该量力而行――选择,也要尽力而为――付出。这后一点对于每个人而言,又是相同或一致的。把这些道理给人们讲清楚、弄明白,这是我们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最基本的责任担当。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冯骥才“文化果树论”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的相关文章

罗素二十年代对中国未来的预言

      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0年,他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

理想与现实

      如果人类只满足于温饱与生殖,那就和一般的动物无异。正因为人类有不断求生存和谋发展,才逐渐进化成为地球的主宰、万物之精灵。为理想而努力是人类的天性,因为人类的神经有着为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在人类的血液里,充满着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   没有理想的人,...

为某项事业奋斗的职业理想

      一个民族要发展、发达,必须有大批愿为民族各项事业奋斗的国民。一个人能否成功,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否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做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仅将职业作为谋生手段的人,是不会有作为的。   一个人在某项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为民族发展作了一点贡献。成...

建立理想的三个阶段

      如果暂时不能把理想明确下来,也应该有“有所作为”的想法。建立理想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通常都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模糊阶段。少年儿童的理想主要是在父母、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的,容易变动,也不能围绕目标努力。少年儿童不能充分理解自己的理想,并不知...

论建立现代中华文明

  一、现代中华文明的概念。   中国正处于二千年未有之变局当中。能否将中国转变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变迁,同时建立起现代中华文明。   现代中华文明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新社会主义思想[i] 的有机结合,它一要吸收现代文明智慧,二要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三要融入新...

与老板对话:TCL总裁李东生追逐国际化之梦

    年终岁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本版推出的2002年度人物――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即将过去的2002年,对李东生而言,可谓心想事难成、苦乐各参半,宏伟的“阿波罗计划”触礁搁浅,格外让李东生黯然神伤。   有人说李东生是“后来者”,比如彩电,比如手机,比如电脑。李东生是“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