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理想 > 理想实现 > 正文内容

从高锟的“没想到”说起

2011年06月01日
 

    10月6日,有“光纤之父”之称的著名华裔学者高锟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还有几位“没想到”的诺贝尔奖得主,翻检旧闻,果然如此。2004年,以色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就很平淡地对记者说:“不仅没有想到会得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芙蕾德・耶利内克在获悉自己得奖消息后,也很平静地表示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本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

    这么大的事为何会“没想到”?按我的理解,那些获奖得主,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时,当他们把为人类奉献当成自己的人生最高目标时,是完全可以做到淡泊名利,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的,即使包括万众瞩目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

    平心而论,人人都要食人间烟火,也都有七情六欲,包括科学家和作家。那么,对于各种荣誉和奖励,完全不想不现实,想得太多也没有意义,想入非非则自寻烦恼;最好是介于想与不想之间,偶尔想一想,以激励自己,但绝不想得入迷,甚至走火入魔。那么,成功和荣誉往往就是在你“没想到”或不甚在意的时候,悄悄光临,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就像赫什科与耶利内克那样。遗憾的是,今年的诺贝尔奖又与中国无缘,但科学家们的获奖历程却给我们启发:只要大伙埋头苦干,卧薪尝胆,辛勤耕耘,做出突出成就,总有一天,诺贝尔奖也会在“没想到”的时候,花落咱家。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从高锟的“没想到”说起” 的相关文章

打好基础

        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基础,发展将相当困难,而且难以快乐生活,一旦碰到挫折,很容易导致贫穷、痛苦。有了好的基础,对于发展事业、快乐生活都有利。一个不注意打基础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每一代人都非常努力,都为后代...

把握好青春

      一个不善于把握青春的人,不仅难以成才、发展,而且不可能成为高级人才。大多数高级人才都很好地把握了青春。一个不善于把握青春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成为发达民族。青年强则国强,只有善于把握青春的民族才会有活力,才能走向富强。  许多国民的失...

调整理想和途径的策略

      确定理想往往不是一步之功,而是经过几番调整之后才确立理想。调整理想有大的调整,也有小的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更适合自己的理想。   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需要调整理想及途径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的办...

现代化与人的素质

      现代化是什么?“化”是一个常数,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可以暂且搁在一边。关键在于“现代”两字怎么解释,这才是一个变数。   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现代,古代人活着的时候,决不会说他们是古代人。古代近代现代,是史家分出来的,而史家所谓的...

大国富强的内在动力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写下了一句颇富哲理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各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途程中有一些共同的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对这些共同因素的偏离,不论这种偏离朝向哪个方向,总会招致逆转和挫折。通观...

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写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

    (1)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文明盛宴,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欢乐聚会。一个月后,被誉为“激发人类活力、进取心和智慧”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   世博园区内,万国建筑隔江相望,与沉静壮美的黄浦江水一道,汇成一曲东西方和谐演奏的交响诗。从绮春至深秋,这片5.28平方公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