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理想 > 理想实现 > 正文内容

饶宗颐:中国梦当有文化作为

2021年05月29日
    21世纪是我们国家踏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中华文明再次展露了兴盛的端倪。我们既要放开心胸,也要反求诸己,才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为”,不断靠近古人所言“天人争挽留”的理想境界。

      

  2001年,我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上预期,21世纪是我们国家踏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而今,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对此更加充满信心。

  现在都在说中国梦,作为一个文化研究者,我的梦想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甚至在相当意义上说,民族的复兴即是文化的复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尽管在近代以后中国饱经沧桑,但历史辗转至今,中华文明再次展露了兴盛的端倪。

  推动文化的复兴,我辈的使命是什么?我以为,21世纪是重新整理古籍和有选择地重拾传统道德与文化的时代,当此之时,应当重新塑造我们的“新经学”。我们的哲学史,由子学时代进入经学时代,经学几乎贯彻了汉以后的整部历史。但五四以来,把经学纳入史学,只作史料看待,未免可惜,也将经学的现实意义降到了最低。现在许多简帛记录纷纷出土,过去自宋迄清的学人千方百计求索梦想不到的东西,而今正如苏轼所说“大千在掌握”。我们应该如何善加运用,重新制订新时代的“经学”,并以之为一把钥匙,开启和光大传统文化的宝藏?

  长期研究中,我深深感到,经书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之精华,是国民思维模式、知识涵蕴的基础;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不废江河的论著。重新认识经书的价值,在当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说,这应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立足点。

  “经”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因为它讲的是常道,树立起真理标准,去衡量行事的正确与否,取古典的精华,用笃实的科学理解,使人的生活与自然相调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臻于和谐的境界。经的内容,不讲空头支票式的人类学,而是实际受用有长远教育意义的人智学。

  “经”对现代社会依然很有积极作用。汉人比《五经》为五常,《汉书・艺文志》更把《乐》列在前茅,乐以致和,所谓“保合太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五常是很平常的道理,是讲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互相敬重、团结群众、促进文明的总原则。在科技发达、社会巨变的时代,如何不使人沦为物质的俘虏,如何走出价值观的迷阵,求索古人的智慧,应能收获不少有益启示。

  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正是发轫于对古典的重新发掘与认识,通过对古代文明的研究,为人类智识带来极大的启迪,从而刷新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我国近半世纪以来地下出土文物的总和,比较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考古所得的成绩,可相匹敌。令人感觉到有另外一个地下的中国――一个在文化上鲜活而又厚重的古国。对此,我们不是要全单照收,而应推陈出新,与现代接轨,把前人保留在历史记忆中的生命点滴和宝贵经历的膏腴,给以新的诠释。这正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上世纪60年代,我的好友法国人戴密微先生多次说,他很后悔花去太多精力于佛学,他发觉中国文学资产的丰富,世界上罕有可与伦比。现在是科技引领的时代,但人文科学更是重任在肩。老友季羡林先生,生前倡导他的天人合一观。以我的浅陋,很想为季老的学说增加一小小脚注。我认为“天人合一”不妨说成“天人互益”。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大与自贬都是不必要的。文化的复兴,没有“自觉”、“自尊”、“自信”这三个基点立不住,没有“求是”、“求真”、“求正”这三大历程上不去。我们既要放开心胸,也要反求诸己,才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为”,不断靠近古人所言“天人争挽留”的理想境界。

  (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郑炜明博士整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饶宗颐:中国梦当有文化作为” 的相关文章

打好基础

        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基础,发展将相当困难,而且难以快乐生活,一旦碰到挫折,很容易导致贫穷、痛苦。有了好的基础,对于发展事业、快乐生活都有利。一个不注意打基础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每一代人都非常努力,都为后代...

走对路及走好每一步

      个人发展的关键在于走对了路线及成才。假如走错了路,即使努力也难有较好的发展。假如不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即使走对了路且相当努力,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同样的,一个民族的发展,关键是要走对路及发展教育。只要走对路,并不断前进,那么,即使一时无成,长期坚...

把握好青春

      一个不善于把握青春的人,不仅难以成才、发展,而且不可能成为高级人才。大多数高级人才都很好地把握了青春。一个不善于把握青春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成为发达民族。青年强则国强,只有善于把握青春的民族才会有活力,才能走向富强。  许多国民的失...

调整理想和途径的策略

      确定理想往往不是一步之功,而是经过几番调整之后才确立理想。调整理想有大的调整,也有小的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更适合自己的理想。   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需要调整理想及途径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的办...

现代化与人的素质

      现代化是什么?“化”是一个常数,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可以暂且搁在一边。关键在于“现代”两字怎么解释,这才是一个变数。   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现代,古代人活着的时候,决不会说他们是古代人。古代近代现代,是史家分出来的,而史家所谓的...

中国是怎样走向共和的?

    中国走向共和,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说也许显得有些遥远,但这场历史性巨变对中国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不了解它就很难了解今天中国的由来,以至人们至今依然时常回顾它,谈论它。   谈论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场历史性巨变的到来,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大浪潮的到来,如果不具备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