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理想 > 理想评估 > 正文内容

精神不死仍有传承

2009年10月10日
  从媒体报道看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锟,一脸童真的微笑,我和我的同事心都快碎了。

我们知道,姗姗迟来的诺贝尔奖虽然给高锟以及他的家人和海内外华人带来了喜悦,但患上了中期老年痴呆症的他,现在最清晰的记忆,只有他的患难夫妻,他已全然忘记了光纤,以及它在发现光纤过程中的千辛万苦了。

高锟现在尽管现在不再拥有中国的国籍,却仍保留着中国读书人诸多的优良传统,淡泊名利的情操和境界,其实也可以从袁隆平以及我们很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上获得完整的展现。

我们每个人都会被高锟和他的妻子数十年而不辍情感深深感动,但让我们更加感动的是他们全身心服务和回馈社会的那种精神境界。在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这样的读书人不是越来越多,而可能是越来越稀少了。

张大千说过,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同时也拥有一个伟大的人格和气节。人文社会科学家,其实也是这样。陈寅恪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经常提起的名字。报载, 十月七日 当天,在广州中山大学陈寅恪生前居所前,摆放着不少追思和悼念的白色菊花,可见,很多人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将他给淡忘。

已故北大教授,中国伦理学权威周辅成先生的学生最近撰写一篇回忆文章,详细回忆了和老师相知相学数十年的点点滴滴,拜读之后,深受感动。我的一位新加坡学者朋友读后长叹,像这样有知识,有涵养,有风骨,有气节的学者绝种了。这是对周辅成先生最高的褒扬,但其实这样的学者未必就已经绝种了。从袁隆平,高锟身上,我们其实也看到了博大精深,坚持不懈的精神传承。虽然稀少,但种子还在,还会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在两岸三地的中国人社会发扬光大,生根开花结果。

当然,我说的是假以时日,而不是现在。

感谢王康兄,送给我和我的同事们一份珍贵的六十年国庆的礼物。

周辅成先生门下撰联泣诵其人其德曰:

百年仁者寿,生命伦理不出人民二字;

  孤夜醉乎神,腊梅品格堪入李杜全诗

高锟,袁隆平,还有天底下更多真正的读书人,何尝不是?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精神不死仍有传承” 的相关文章

评估理想的基本方法

      了解评估理想的办法,有助于更好地建立理想。评估理想的几个主要指标如下:  一、理想的最终目标――由理想的方向、理想的大小组成。例如,想成为某行业里什么级别的人物。  1、理想的方向――向哪个行业发展。当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是大方向的理想,还要...

阎学通: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3月中旬在北京「环球时报」发表文章,题为「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中国须警惕"富而不强",引起舆论界争议。阎学通作客听风录,与旅日学者庚欣和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杜平,就中国国家发展方向和国家价值展开讨论。 阎学通在题为「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

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凤凰卫视8月19日《震海听风录》节目: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迅速发展,有大陆学者提出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和进行政治谈判的条件已经成熟。谈判对话如何展开?两岸和平协议的共识性前提是什么?需包含哪些内容,目前两岸需要做哪些工作?...

甲子华诞:欢乐中国・青春中国・力量中国

  ――欢乐中国。十月一日,这个国家的心脏,近二十万民众前后登场欢呼庆祝,以肢体语言和各种象征性符号讲述“中国故事”,并将天安门广场覆盖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首先从各个受阅军种整齐划一的列队动作中,精锐之程度可见一斑。紧随而至的群众游行,在保持中国人特有的内敛稳重之上,也以宏大场面打破不事...

中国求索现代化之路:60年,我们走了多远?

      现代化,中国的百年梦想。   曾经,这个目标遥不可及,有梦却无路。   如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梦想已成真,前路更辉煌。   变化,发生在一个甲子间。    (一)   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的中国,...

中国国庆60年:历史坐标下的梳理与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和阅兵活动。笔者之前曾撰文,从大历史和大文化的角度透视六十年国庆对中国的意义。循着这一逻辑,人们可以继续做一些更为深层的探索。     也许用三个时间标记可以清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