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品格 > 人格 > 正文内容

重塑中国民族性格的集体记忆

2008年06月01日
    这些天以来,只要看到汶川地震灾区的悲惨画面,我都会难过得不能自已。在泪眼朦胧之中,千百年来中国所遭受的种种灾难仿佛重现于面前,感觉好像人间的所有痛苦都让中国人一一尝遍。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民,时不时就要来一场天灾或人祸,似乎这片土地的命运早已注定是多灾多难。
  任何一次重大灾难都有两种明显的后果,一是改变现实世界的面貌,把人类逼回到最原始的生死边缘;二是给整个民族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心理特质。
  一、一个历史性的“例外”
  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开端,近六十年来,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不仅给中国带来了难以形容的伤痛,而且更使整个社会的心态歪曲变形。从人民公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一直到唐山大地震和八九政治风波,所有这些重大事件无不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同时更对国民精神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甚至可以这么说,过去几十年,每当灾难降临,中国人的心灵就要经受一次痛苦的折磨和扭曲。灾难的政治化,政治的灾难化,两者交互作用,结果在中国的民族性格中,注入了太多不该有的压抑、苦闷、冤屈、愤懑和抗争情绪。以至于直到今天,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依然是伤痕累累,还没有彻底痊愈和复原。
  可是,这次四川大地震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例外。在我们的记忆所能够追溯到的历次天灾中,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原本是心浮气躁的社会心态突然变得如此地沉静;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们在哀伤、同情、关怀和互助之中,不知不觉地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抚慰。国难当头,悲伤而不愤怒,痛苦而不压抑,无奈而不绝望,为什么国民心态竟然在瞬间变得如此成熟?
  二、把人民扛在肩膀上
  其实,中国的民族性格比大多数国家都更早成熟。上下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早就使中国人的精神定于一格:中庸、善良、谦和、坚韧。只是因为近代以来的内忧外患,才使中国人丢失了自信,丢失了自我。至于过去六十年间,中国的国民心态之所以反反复复地变得茫然,民族精神几乎沦落到虚无状态,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治国不当,上之所思并非下之所欲。由于民心被违逆,民意被阻塞,民气被压制,导致人性被扭曲,整个社会失去了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体系。
  因此,如果要问此次震灾之后,中国人为什么空前地团结,为什么在哀痛之时还是民心平和、民气顺畅,为什么在大难临头之际能够上下气息相通、休戚与共,那就必须从上述角度去寻找答案。很显然,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居庙堂之高者”不仅仅常怀忧民之心,而且更是身先士卒,体察民心,体恤民情,顺乎民意。
  民意就是天意,顺之者昌,逆之者蔽。可是,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执政者在塑造国民精神方面一直把自己的意志当作天意,所以往往是居高临下,不惜投入庞大的资源,调动强大的宣传机器,灌输爱国、爱党意识。可是,几十年以来,种种努力都流于空洞和说教,很难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所有人都惊讶地发现,要赢得民心、凝聚民气、获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原来是如此地简单:把人民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让人民知道一切,让人民去参与一切。只有当人民感到被尊重、被信任、被重视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并且自然而由衷地散发出人性的美好。这是任何政治口号、任何政治宣传和任何思想教育工作都无法达到的。
  三、刻骨铭心的共同经历
  新中国建国近六十年里,前一半时间动荡不堪,人心大乱;而在后一半时间里,整个国家都在马不停蹄和一门心思地追逐物质文明的发达,经济在“疯狂地”成长,社会在“疯狂地”变迁,几乎所有人都无暇顾及心灵的重建和精神上的反刍,结果使人性的光辉被世俗利欲的浮尘所覆盖,没有得到拂拭,更没有得到淬砺。这是中国为高速现代化进程所付出的代价。
  毫无疑问,四川大地震这一全民族的悲剧,让那些几乎荒芜的心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六十年来,全体中国人第一次真正地停下脚步,在哀伤之中默默感受着同胞的苦难,在哭泣声中共同舔舐着民族的新伤口。这是13亿人刻骨铭心的共同经历和集体记忆,是当代中国人重建身份认同和精神家园的开始。
  在很大程度上,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决定于人们拥有什么样的共同记忆。当代中国的民族性格成型于自古以来的文化积淀,但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近代以来种种不幸的历史记忆。中国的国民性格需要不断地升华,所以需要不断创造新的集体记忆。我不知道这次四川大地震所带来的心灵感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导正中国的社会心态,但却可以肯定的是,像这样感动人心的集体记忆是当下中国最为需要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重塑中国民族性格的集体记忆” 的相关文章

勤奋

    一个不勤奋或不够勤奋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起来。只有非常勤奋的民族,才能较好地发展及保持长久的繁荣。在民族发达的时候,仍然需要勤奋,因为一松懈就可能立刻落后。在民族落后的时期,更需要勤奋。如果落后而不勤奋,民族就不可能发达起来。  发达民族的成功主要是靠勤奋的民族...

进取

      人类虽然只是大宇宙中极其微小的部分,但却是充满生机与智慧的重要部分,人类的本性就是在宇宙中不断求生存、图发展。无论玉皇大帝、佛主、上帝是否存在于天堂,无论人生是如何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每位合格的地球公民都应努力进取,争取不断进步。   古今中外,所...

创新

    一般来说,旧的事物总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创造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就不能较好发展。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缓和问题或有限度的改进。例如,许多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基本达到极限,改进也是很有限的,只能做为一时之策,只有大力创新,才能取得大的进步。...

务实

      一个民族要想发达起来,必须扎扎实实地发展,由不得半点虚假。一个缺乏务实精神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一个功底不实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很容易失败。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我们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模糊、虚幻的空气里。医学没...

立足长远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时间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主线。许多行为一时或许看不出多少好处,但长期积累会很大的收获。有些事情一时看不出什么害处,任其发展下去的时间长了,产生的害处往往很大。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累使事物由量变转向质变。不...

团结

      未来的竞争是全世界的竞争,仅仅战胜团体内的同事是远远不够的。哪个民族比较团结,哪个民族就能够较好发展,反之,就难以发展。历史是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应把眼光着眼于长远利益,着眼于全世界,而不能仅仅是一个小团体而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