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品格 > 国格 > 正文内容

西柏坡精神的具体表现

2004年10月28日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王金池撰文指出,时势出英雄,实践见精神。西柏坡时期革命大转折的时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决战,善于胜利的辉煌;党中央和毛泽东正是在实现转折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以昂扬奋发、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彻底革命的精神面貌,团结奋斗开创探索的高效工作,推动并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伟大转折,形成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具体表现为:   1.敢于胜利,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大转折时期,始终保持着一种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1947年上半年,党中央和毛泽东还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在国民党重点进攻之下暂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这种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意志更加坚定,毛泽东、周恩来分别确定了“李德胜”、“胡必成”的代号,取“我们一定得胜”、“革命事业必定成功”之意。党中央以雄伟的革命气魄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解放区的积极作战,把握时机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改变整个战争态势;并安排刘少奇率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领导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拔除封建主义的根子;由此进入了解放战争形势迅速发展,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大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在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还超出人民解放军的情况下,敢不敢进行决战,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占领的重要城市,歼灭国民党军队的强大集团?这成为战略决策上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全局在胸,审时度势,以决战决胜的魄力、决心和勇气,以排山倒海、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毅然作出战略决策,筹划和指挥夺取全国胜利的大规模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大决战中表现出高昂的精神状态、高度的革命热忱和主动性,以惊人的毅力、智慧和牺牲精神,创造出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三大战役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胜利辉煌,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壮举。全国革命胜利指日可待,党中央和毛泽东又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开始了新的开拓,筹划新中国的建立、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继续立国兴邦的伟业。

  整个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都保持着敢于胜利、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并以此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促进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夺取立国兴邦大业的胜利。这种精神状态,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意愿的透彻了解,来源于对革命大局的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来源于对不断壮大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坚定信心。

  2.团结奋斗、善于胜利的光辉实践。西柏坡大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主要任务、一是促进革命转变,夺取全国胜利;二是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作好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三是加强党的建设,迎接执政的考验。完成这些任务,要求全党必须在良好精神状态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团结,更加坚强地奋斗,在革命实践中善于斗争、善于胜利。

  周恩来对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实践进行过高度概括,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团结一致正确指挥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军团结统一英勇奋斗的结果。

  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集中决策立国安邦问题的重要会议,突出地表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善于胜利的高度智慧和实践才能。会议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要求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一再强调,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党的工作中心,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

  善于胜利的实践成就,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长期团结奋斗,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来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和发展规律的不懈探索和正确认识。善于胜利,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把握机遇,适时提出革命胜利的总目标和大方向,制定和实行革命胜利的具体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正确认识胜利、预见和准备胜利后任务的高效切实工作中;表现在全党团结奋斗,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实践过程中。

  3.彻底革命,“两个务必”的思想作风。在西柏坡大转折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着重强调彻底革命思想,并以此武装全党,特别强调并要求全党发扬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各个解放区的战略进攻胜利发展的情况下,毛泽东提醒全党:革命已经进到了高潮,将来还会更高,但战争仍是长期的。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解放全中国”的新目标。在三大战役捷报频传、蒋介石玩弄“求和”阴谋,国际国内出现各种各样议论的时候,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号召全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大转折基本实现、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反复讲过,要防止胜利前夕再出现曲折,防止取得全国政权后又出现李闯王式的失败。如果国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军)和我们党腐化下去,无产阶级就不能掌握住这个国家政权。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就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要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总括上面的论述不难看出: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以敢于胜利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团结奋斗善于胜利的光辉实践,彻底革命“两个务必”的思想作风,构成并体现出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特色在于彻底革命和善于胜利。彻底革命和善于胜利,是西柏坡精神整体中紧密相联的两个方面。彻底革命的目的在于胜利,善于胜利既是彻底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又是夺取新胜利的基础;善于胜利是工作方针方法,是彻底革命的手段。没有彻底革命精神,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而没有善于胜利精神,则根本谈不到彻底革命。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西柏坡精神的具体表现” 的相关文章

忧患

      无论何时何地,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只是挑战和机遇或大或小而已。发展得力,就是机遇;发展不力,就是挑战乃至灾难。任何一个懈怠、疏突、大意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一时的损失或许不明显,但在长远上将造成不小的损失。长期积累的懈怠、疏突或大意,足以令个人...

开放

    一个强盛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一个闭关自守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只有开放的人,才能较好发展。一个自我封闭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  小平同志曾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我们不能依靠他人发展,我们要大力发...

尚武与算术

    尚武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尚武是可以计量的,用最简单的算术就可以计量出尚武的内涵。   1、假定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假定是有根据的,整个的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可以作证。具体到某一场战争,可以推迟,也可以提前爆发,甚至可以避免。但从长期看,战争是人类社会的经常现象。我这里要...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五四运动八十年祭

  今年是“五四”八十周年,也是二十世纪对“五四”的最后一个十年祭。   “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启蒙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的精神虽然长期湮没不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五四”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它是全人类的需要,更是中国人民的需要。   中国的启蒙应该说是从...

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胡锦涛强调,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

中华民族的优点与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