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止戈精神
昨天早上的这个阅兵大典,论收视率恐怕要让春晚都有些失色:不光是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早早守在电视机前,整个世界都在把目光集中在天安门。新加坡《联合早报》一早就报道说,此次中国的国庆庆典有意对外扬军威,展现“富国强兵”的崛起大国形象。美联社的评论说,这次阅兵“昭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最为直接的是印度媒体,他们的评价是“中国在展示自己的肌肉”。
阅兵是一个古老的仪式,有“示武”之意。世界都想了解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的“武”,所以他们关注中国的阅兵大典。换成我们的角度,我们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武”,其内涵远非外电所描述的“军威”、“肌肉”所可以概括。
前些日子有人在网上发帖,说汉语是“低等语言”。其论据已被网友们驳得体无完肤。单单从这次阅兵看,又有哪一国的文字,比用“止”和“戈”两个汉字组起来的“武”字更能精确而完美地表达其中的哲理性意义?
止是停止,戈是干戈,是暴力。止戈合为“武”,是中华武术的精髓:武不是恃强,而是扶弱。不是征服,而是劝和。当然,“武”字最初是一个象形字,“止” 是脚趾的象形,后来才发展出富有哲理的“止戈”之意,但这也正表明了汉字的博大精深,那位仁兄的“低等语言”之说,徒留笑柄而已。
而就拆“武”而得的“止戈”二字,也蕴涵着任何一种其他语言所无法囊括的深意。在那个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时代,义和团、霍元甲们的“武”,止的是外族欺凌之戈;在民族解放时代,红军八路军抗日之“武”、志愿军援朝之“武”,止的是外敌侵略之戈;而到了现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复兴时代,我们三军的“武”,赴亚丁湾护航舰队、赴世界各地维和部队的“武”,则升华到了“止世界之戈”的层次:日益强盛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有义务,也有力量对世界的和平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止戈精神”面前,“中国威胁论”不值一驳。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篇幅不长,但“和平”二字连续出现了7次之多。从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再到“为维护世界和平再立新功”,这是中华民族“止戈为武”的哲理性精神向全世界的推广:我们强大是为了世界的和平,解放军不仅是威武之师,更是和平之师。
法新社对这次阅兵,史无前例地单独用快讯的形式重点报道了胡锦涛对“和平”的强调,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复兴路上的中华民族所秉持的“止戈”精神,已经在走向世界。
和谐世界需要“止戈”精神,“止戈”精神需要我们的国家更强大,国家强大需要我们的社会更和谐。对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匹夫有责”。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