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两度――思维的角度与思路的长度
一、思维的角度
思维的角度是指从哪个方面来划分问题、考虑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导线。选择思维的角度得当,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反之,选择不当,难以解决问题,甚至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选择思维的角度,很容易陷入胡思乱想。
比如,以主体不同的角度处理事情,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自己独立解决。如果自己能解决,而且自己解决也是最好的,就由自己解决。
二、完全请他人帮助解决。有些事情不便自己去解决,就请别人帮助处理。比如,请咨询公司或者请亲友负责解决大问题。
三、请他人协助解决。比如请同事、亲友来帮助一下。
选择角度就如选择物体的参照物一样,只是为了观察事物而已,并没有改变物体的属性。角度可以任选,只要有利于考虑问题就可以。常见的思维角度如下:
一、从利益的角度。利益贯穿人的一生,因此,大多数事情都要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
二、从感情的角度。很多事情都涉及到感情问题,因而,要适当以感情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从享受生活的角度。人离不开生活,也要适当享受生活,因此,要常以享受生活的角度考虑问题。
四、从长远的角度。长远上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而短期利益常会使我们忘记长远利益,因此,要常以长远角度考虑问题。
选择不同的角度,思考的结果也不同,因此,要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考虑问题。一般来说,以事物的核心问题做为解决问题的角度为上策,因为这样做有利于直接解决核心问题。比如,一件事情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就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来说,事情涉及什么问题,就以此方面为角度考虑问题。
如果从某个角度找不到解决方法,就要变换角度思考,比如从该角度的反面考虑,或许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比如,原来以经济角度考虑问题,现在不妨以教育、科技、稳定等反面角度考虑,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为了办好事情,常要全面考虑问题,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比如,许多政策都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角度来考虑。每件事情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影响事情不大的可以突略,影响大的才要做为角度考虑;决策的要求越高,越要从多个角度考虑,以免疏漏。
二、思路的长度
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路线。思路越明朗,思考越顺利。思路不明确,很容易陷入混乱。例如,先求成才、后求发展事业、再适当享受生活,就是人生的一种思路。又如,先守后攻、先攻后守或是边守边攻,都是决策时可考虑的思路。
思路的长度是指想得有多远。比如,下棋时能预料到多少步以内的变化情况;办某件事时,能预料到多长时间以内的变化情况。思路越长,思考的效果就可能越好,反之,思路长度不足,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处理较复杂的事情时,可在选择适当的思维角度的基础上,尽量深入思考问题(延长思路的长度),以求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
一、根据问题的主要方面,确立一个或多个角度。比如,一件事情涉及到个人的健康、成才、发展、生活,可以此四方面为角度。
二、确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办好一件事情大致由几个步骤完成,一一列出来并排成顺序,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可用如下形式表示:
什么步骤――什么步骤――什么步骤――什么步骤
如果思路正确,解决问题就如履行一下程序那么简单。如果思路错误,就很难解决问题,要注意及时改变思路。
三、建立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根据大致的思路考虑每个细节,综合起来就成为具体的思路。例如,先分别考虑事前准备工作的具体思路、事中实施的具体思路、收尾阶段的具体思路,然后再综合起来就成了具体思路。为了解决问题,常要想得很长,以充分利用潜在的有利条件。为了稳妥解决问题,常要想得很多,任何突略都可能造成失败。
处理一件事情时,如果选择的角度不对,就难以解决问题,而且无法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思路的长度不足,常会突略了一些潜在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如果估计无法解决问题的原因在于思路长度不足,就要适当加长思路长度试一试能否解决。
一个有智慧的人,既善于选择思考问题的角度,又善于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也能想得很长、很远。一个想得不长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智慧。
(本文是草稿,写于2002年9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