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锻炼 > 正文内容

学风问题:战略研究的回忆与希望

2024年07月07日
 

 

来北京不久,见一研究现代国际问题的科室搬家,注意到丢得较多的是历史书和马列的书――这些书我后来尽量捡回。问其故,答曰“太旧,工作用不上”。在他们眼中大概只有5年之内的事才是值得注意的事,5年之前的事就不“现代”了。工作中曾听研究国际问题的领导对下面研究人员提出要求:“一年能不能读上一到两本书”。注意到那时许多同志每天只看国内外报纸而不怎么看书,尤其是不看历史和理论书。

现在我退休了,这时最不愿参加的就是媒体,尤其大牌媒体单位召开的战略问题研讨会。对他们的感觉是:来时急吼吼,去时一阵风。不看洋流只看浪花,多用现象而不是历史解释现象。一个只知道5年历史的人在向知道5000年历史的人诚恳请教时,你就体会到什么叫尴尬。

当年毛泽东可能也遇到此类问题,1958年8月27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对胡乔木、吴冷西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对国际问题应该有研究,形成一定看法,不要临时抱佛脚,发表感想式的意见。”[1]

毛泽东后期,这个问题有所好转。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还能分享到毛泽东时代好学风的红利。我当时较好的文章,大部都引起新华社老同志――他们都是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重视,1997年博士毕业到北京,记得那年克林顿决定正式访问印度,我意识到美国将要去中亚控制石油,建议中国赶快修一条从中国新疆到东部沿海的石油管道。为此我写了《美国的石油地缘战略与中国西藏新疆地区安全──从美国南亚和中亚外交新动向谈起》[2],这篇文章很快就受到新华社研究部门的重视并在其《学术论文》刊登。三年后小布什去了阿富汗,2004年我国“西气东输”管道铺设完成。这是我刚到北京的“得意之笔”。

我刚到北京,有幸受邀能参加这些老同志主持的形势讨论会――退休后这些都是幸福的回忆。那些年受邀参加较多的是新华社和军事科学院的会议。记得第一次进入新华社参加形势分析会是我至今敬重的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文荣先生的邀请;第一次进入军科院参加形势分析会是受到我至今敬重的时任军科院副院长李际均将军亲自电话邀请。

现在这些老同志都退休了,有的还离世了,我怀念不仅是他们,更是他们身上带着的那个时代的学风。

时光荏苒,一晃我也成退休老人了。总的感觉是毛泽东曾批评的“临时抱佛脚,发表感想式的意见”的现象,在相当一些研究部门又有迭加式回潮。在国际形势日益向实战方向演进的当下,真希望后进同志能按毛泽东同志的要求有所改进,不然就不能应对日益加剧的“风高浪急”和“惊涛骇浪”的形势。

一点回忆,一点感想,一点希望,说出来与朋友分享。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23页。

[2]这篇文章最初为《战略与管理》(1998/2)全文发表,继而为《大公报》(1998.3.30)、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学术论文》(1998.2.19.第8期,总第175期)及英国《经济学家》(1999,7.31)摘发。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上一篇:3个简单方法,快速建立你的系统思考力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学风问题:战略研究的回忆与希望” 的相关文章

提高国民的思维能力

      一个民族能否较好发展,不是取决于国土面积、矿产资源,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思维能力。一个思维能力差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生物在不断进化,进化主要是神经(即思维)的进化。一个思维进化慢的民族,是缺乏竞争力的。优秀的民族往往是一个善于思考、思维方法先进的民族。   ...

提高思考力的方法

  提高思考力就如学习开车一样,开始会觉得神秘、难学,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开车是一件简单易学、轻松快乐的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即使是高手,其思考力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学习、磨炼过程。我们坚信不必为今天的思考力差而自卑,只要努力学习思考方法,并多实践、多总结,时间一长,自然...

机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佳体现

      人们因为缺乏机智,不能随机应变,所造成的错误、失败不知有多少。因为缺乏这一重要的品质,有用的人才被糟蹋,至少是不能充分发展他的所长。 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无数人阻碍自己的出路,做出种种足以丧失朋友,丧失金钱,丧失顾客的举动,就因为他们缺乏"机智"。...

发展潜在智能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教授加德勒认为儿童有六种潜在智能,如果得到应有的鼓励,绝大多数儿童至少可以发展其中的一种智能。   一、语言智能。有这种智能的儿童很爱说话,很容易学会一些外来词语,或电视上、书中的妙言警句。父母应在孩子每晚临睡前,给他读一些文字...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教育”这个名词非常好,在历史上已存在很久,在21世纪将更加显得重要。从《辞海》[1]看,“创造力”(creativity)被解释为:“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体上由感知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四种能力所构成。”而对“创造性思维”也强调了...

象棋谚语中的哲理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国度中,到底有多少条象棋谚语?谁也难以统计。普通谚语,它产生于文字之前;象棋谚语,只能在象棋产生之后而出现,迄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怜因为它扎根于民间,绝大多数只能靠“口头禅”流传下来,湮灭了多少?真的难以想象!霍文会先生主编的《棋谚指要3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