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创新

2004年01月15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习于因循、安于守成的古老民族来说,能够开始重视创新、倡导创新,这实在是十分可喜的一大进步。
  但我们在倡导创新、鼓励创新的时候,不知是否意识到:创新其实并不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东西,它是需要有思想自由作为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的,它与思想自由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思想自由是因,创新是果,创新实际上只是自由思想的自然的结果和最终的表现而已,它的源泉和本质是独立的思维、自由的思想。很难设想一个患有严重的精神依赖症、思想被重重有形或无形的索链所束缚、大脑处于日渐萎缩状态、不会独立思考,只会让别人代替自已思考、习惯以别人的思想为思想、盲从别人、人云亦云的精神奴隶,他会有什么创新意识和创造的能力。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离开了自由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创新。
  其实,人的思想天生是活跃的,在活跃自由的思想中每个人都不乏创新的天赋,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要注意从小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自由思想的权利,不要由于各种社会的和教育的原因,去限制和束缚孩子的自由思想,否则,不论自觉或不自觉、有意或无意,就会必然地抑制和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社会的大环境更要给人的自由的思想提供宽松广阔的空间和氛围,必须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所享有的各种宪法权利,特别是要保障思想自由以及作为思想外在表现的言论的权利和自由。人类的思想史、科技史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史早已充分证明,一切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发明、新的创造,它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是需要有思想的这样一种自由产生、自由交流、自由碰撞的开放环境和宽松氛围做为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的,对这种思想的开放环境和宽松氛围的任何一点损害,都会最终使创新受到束缚甚至扼杀。
  国外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跳蚤本来是跳的很高的,相对于自身的高度来说,跳蚤可以说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跳高冠军。实验者将跳蚤放到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在上面加一个透明的盖,跳蚤以为它的上部是完全敞开的空间,出于本能,它自然要跳,但它每次跳跃总会碰到盖子上,几次碰壁后,跳蚤就会适应这种限定的高度,它在跳跃的时候就会自己控制跳的高度,使每一次的跳都不再会碰壁。这时候实验者进一步降低盖子的高度,跳蚤在经过几次碰壁之后又会很快适应,它在跳的时候会更低一些,以保证不碰到头。实验者就这样逐步将盖子降到极低的程度,最后使跳蚤根本无法跳,跳则必定碰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跳蚤就彻底放弃了跳跃的欲望,不再敢跳了。这时,实验者完全撤除这个限制跳蚤的容器,将跳蚤放在完全自由而宽敞的空间,结果,令人惊奇的事情出现了,这个跳蚤已经不会跳,它只会爬了。
  人类的创新意识的有无、创新能力的大小,与跳蚤的弹跳欲望的有无、弹跳高度的高低是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充分广阔的自由空间,或者这种自由的空间非常狭窄,它就必然会日渐萎缩,最终丧失活力。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向人类贡献过许多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发明。但自秦以降,历代的专制者为了狭隘的统治需要,采取了罪恶的愚民政策,这种愚民政策的手段和方式,虽然各个时代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以束缚和禁锢人的思想为出发点和目的的。秦始皇采取的是惨暴杀戮的"焚书坑儒"、"偶语弃市"的禁止思想的手段,但这种手段实在太过于简单、太过于惨暴了,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秦的二世而亡。后来的专制者总结秦的教训,认识到不让人思想并不是最佳的愚民方式,因为人长着一颗头脑,就总是要思想的,与其不让人思想,不如让人只有一种思想、在一个给定的圈圈内思想,这才是最巧妙最保险的愚民方式。从此,"钳制言论、统一思想"成了专制统治2000年传承不绝的不二心法,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封建专制的日益强化,这种给定的思想圈圈更是变得越来越小,文网时时高张、思想禁区无数,人们不敢多写一字、多说一句,思想完全被禁锢住了。历史的确证明,这种愚民手段是很成功的,效果十分明显,它造就了数不尽数的专制所需要的精神奴隶。
  长期的封建专制、长期严酷狭窄的思想空间,使我们整个民族的思想就象实验中的跳蚤一样,被牢牢压抑和束缚住了。久而久之,许多人不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多彩的世界,不再习惯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不同的声音,不再会开动自己的大脑去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进行独立的判断思考并得出见解。我们的民族几乎完全丧失了创新的能力,使我们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上付出了惨重的历史代价,一个显明的事实是,自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来这几百年,是人类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科技更新最迅速、最剧烈的几百年,而在这个进程中,我们民族几乎没给世界贡献过多少有重大影响、重大价值的新思想、新发现、新发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令人悲哀地被世界甩在了后边、变得大大落伍了。
  所以,倡导创新,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去除对人自由思想的一切束缚,打破一切思想禁忌。充分保障宪法赋于每个公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特别是要充分保障创新所赖于产生的思想自由、以及作为思想外在表现的言论的自由。必须确保"思想无罪"、"言论无罪"。只有在这样一种思想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的环境中,我们民族久被束缚和禁锢的创新的活力才能逐渐复苏,就象实验中变得不会跳了的跳蚤,只要将它放在自由的空间,它跳的能力也会慢慢恢复,也有可能再创出新的跳高纪录一样。
  由于2000年的专制历史所形成的惯性和积淀,虽然封建时代早已经结束,但有一些人,他们的思想机能已经变得畸形,已经习惯了思想束缚,对思想自由可能还难以适应,甚至会反对这种自由。好比习惯了笼中生活的鸟儿,真要把它放出笼子重返蓝天,它可能还不习惯,可能还想再进笼子。脖子上戴惯了枷锁的奴隶,有些人时间长了也会习惯于束缚,甚至会把枷锁当成令他产生幸福感、自豪感的项链,真要给他摘下来,他也会很不习惯,甚至会非常舍不得、会极力反对。所以,实现思想自由也需要靠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地破除自己心灵的桎梏、冲破自身思想的牢笼,去展开思想的翅膀在天空搏击和翱翔,你自身飞翔的高度和距离,可能也许就决定了你所能拥有的空间和自由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所拥有的思想空间和自由某种程度上也是由自身的努力所决定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创新”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