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社会科学需要反思

2004年05月12日
 

    有两篇文章值得一读,一篇是傅蔚冈先生的《重视社会科学》,另一篇是祖丁远先生的《“好听”的报告》。
  傅蔚冈先生拿20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英语世界中最著名的法学家、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座教授、美国纽约大学的德沃金教授首次中国之行受到的冷遇,跟霍金“热”对比,指出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大概人所共知,无须论证。而祖丁远质疑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恰好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子。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这个课题,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当属社会科学,即便不由社科院资助,也至少由中科院和社科院联合资助。可是不然,它只是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不见社科院的踪影。这就很令人疑惑不解:是社科院不重视这个课题,还是社科院不被重视?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个《报告》的研究思想,竟是为得出“中国已是初等发达国家”这样一个躲避“欠发达国家”使人感到“很难听”的结论。于是,我们这个人均GDP低于900美元的“初等发达国家”,竟远远不如人均 GDP4000 ―5000美元的欠发达国家墨西哥、智利等国家,岂不荒谬!
  看来,社会科学要想得到重视,自己就该首先反思。我们对社会科学的重视,曾经远远胜过自然科学,为什么现在会落后了呢?今年《随笔》第三第四期,相继发表了吴江先生的《重新找回马克思》和《重新研究马克思》,以及邵燕祥读吴江的评论,我想认真读一读会大有启发的。以马克思主义而言,苏联解体后,我们某些人跟西方对这一学说的态度不一样。这里不妨抄几句。吴江指出:“即使在那些仍承认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人们中间,也有人实际上对之采取‘尊马如马在’的态度。”而在西方世界,“总的来说,在西方知识界和学者们中间,马克思的声誉并未因‘苏联消失’而受到大的贬损,各种讨论马克思学说的大会小会不断。”这不能不反思我们的研究态度。吴江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职业的研究,一种是自由的研究。”前者“自己不作独立思考,实际上把马克思主义当成《论语》、《孟子》一类语录接受,‘理解的接受,不理解的也接受’。”而自由的研究完全不同,“采取自愿的态度(不是被强制),科学的态度(不讲迷信),商量的态度(不盲目,自由思考)。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科学,理应如此,即使共产党人也一样。”吴江进一步指出:“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盲目捍卫’的态度,一旦革命事业有变或遭受挫折,势必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丧失信心乃至发生信任危机这实在是一种自造的恶果,我们目前正在吃这种苦头。”分析可谓鞭辟入里,末一句,我看简直是一针见血。
  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怎么样呢?应该肯定,在许多方面都有进展,有的还具有突破性。但是也不能讳言,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经济学家,不从现实种种经济现象提出课题,却去图解某些概念。有的经济学家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当许多人依然在为住房忧虑的时候,有的经济学家竟提倡购买两套住房,还说是“小康”。在股市连连重挫,包括许多主力机构也被身套其中的时候,有的经济学家竟提出设法把居民储蓄存款引进风险极大的股市,有理论根据吗?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文艺学家等等,也都存在类似现象。比如近年来的某些文化正在逐渐丧失羞耻感,如电视剧已经从戏说走向乱说的苗头了,学者们似乎无可奈何。所以然者何?这是很值得反思的。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个轮子,少一个也不行,而且只有一起转才能走得快。然而老实说,从某种程度上看,社会科学至少有不少部分已经或正在失去民众的信任。如果不认真进行反思,不以诚信的态度去做诚信的研究,并且以诚信的成果去回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能获得公众的信赖吗?恩格斯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而承认错误,正视错误所产生的后果,需要大无畏的勇气。因此,重视社会科学,就不能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态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社会科学需要反思” 的相关文章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

不要只盯着诺贝尔奖

  当今世界,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诺贝尔奖情结”,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孜孜以求、志在必得,甚至有关部门还制定了20年得诺贝尔奖的计划。却不知即使现在就做出了可得诺贝尔奖的成果,20年后也未必能得诺贝尔奖。重大的科学发现过了二三十年才得诺贝尔奖的是常有的事,没能得诺贝...

月球资源与月球勘探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表面保存着自46亿年前形成以来至31亿年以前的地质活动记录,对人们认识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月球是研究地球起源与演化的最佳“标本”。   一、月球:巨大的资源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