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生命
按照我不成熟的理解,学术的生命有几层含义。其一是学术本身的生命。我曾在数篇文章中写道,“学术是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思想是人类生活的真正珍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语的概括也许最为精当:“文章自有命,不仗史笔垂。”一个时代的学术,是一个时代最有头脑、最有灵性的人创造出来的,自然而然地是这个时代的思想菁华,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人类的精神宝库,成为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形而上”源泉。学术及其衍生物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的精神可以在此得以休憩、充实、丰富、完美。不仅如此,学术的生命更在于自身的内在创造力――思想可以产生思想。在与今人的直接交流中,在与古人的心灵对话中,在个人头脑的冥思求索中,都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积淀为人类的精神财富。的确,波普尔的“世界3”,是一个自主的、富有生命力的物化精神世界。
其二是,(真正的)学人视学术如生命。凡是立志献身于学术的学人,都会把学术看得像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在他们的眼中,学术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也就是说,他们为学术而学术,绝不会把学术当作升官晋爵的敲门砖和捞取外快的摇钱树。他们视名利若浮云,视权势如敝屣,起码也会把它们看作是无足轻重的、不值得花费心思和气力追求的东西。因为他们深知:“锦衣玉食兮,消磨得人慵懒;金堂华宴兮,消遣得身倦烦;经坛高会兮,消损得神思散;荣名虚衔兮,消折得心志残。”这并不意味学人在境界上高人一等,或在道德上天生优越。这纯粹是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问题,也是价值坐标的选择问题。正因为如此,学人往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常常看重过程,小视结果。“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诗句,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了这样的精神支点,学人就能够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大环境中静心面壁,潜心于学术和学问而不事张扬。他们铭记着一位哲人的名言:“闭住你的嘴,让你的作品说话!”
其三是,学术自由和学人心灵自由是学术有生命的前提条件。学术自由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证,自然也是使学术有生命的前提条件――难怪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都把学术和思想自由写入宪法和法规之中,并切实地付诸实践。这样做不仅仅有利于学人和学术,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整个社会从中长远受益。这早已是不言而喻的常识,任何多余的话都是画蛇添足。在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学人心灵的自由――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翱翔于浩瀚的天国,驰骋于辽远的大地,达到“我不觅诗诗觅我,始知天籁本天然”自由创造境界,从而生产出卓尔不群的精神珍品和别具一格的思想果实。作为“过来人”的学人,最能体会出“始知锁在金笼听,不及林中自在啼”的深刻意味。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得好:“平静而安详的气质,完美的健康和有效的组织效果,明晰的、活跃的、透彻的和可靠的理智,慎重的、高贵的意志,以及明澈的道德心,这些是名望和财富不能替代的优势。因为一个人就其自身而言是什么,在他处于孤独和隔绝时自身遵守什么,没有人能够由于他而丧失或剥夺什么,对他来说这比他拥有的一切或在别人眼中他可能是什么显然更为紧要。一个有才华的人在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享受与他自己的思想和想像进行壮丽对话的乐趣,相反地,由于一个人的不明显的残缺,甚至继续各种各样的结伴、游戏、远足、娱乐也不能够防止无聊与厌烦。……于是,就人在这一生的幸福而言,人的人格绝对是第一位的、最本质的东西。”照此看来,十年面壁磨一剑的学人也许是十分幸运的,因为他们是有人格的人,是把孤独视为诗意的栖居的人。
作为一位把学术看作像生命一样可贵的学人,20多年来,我抱定一个目标,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学术的百花园里尽情徜徉,先后或交互地研究了19和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批判学派、《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五章、爱因斯坦、两极和多极张力论、科学发展和科学革命、科学理论评价、现代科学实在论、哲人科学家、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科学编史学理论、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等。其中批判学派、爱因斯坦和科学文化的研究用了绝大多数时间。不过,我以往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西学的框架和语境中进行的,很少直接论及中国问题。近几年,由于涉及到批判学派与中国科学人和科学思潮的关系,才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史料,陆续思考一些国学问题。我的研究仅仅是开了个头,我想在一两年完成手头的科学论课题后,再集中精力深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潮问题。因此,本书只能算是投石问路。倘若将来果真能探骊得珠,那也就不虚此行了。
近读《楚辞》,屈子的“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的自由精神使我感佩不已;屈子的“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的独立不羁的人格、决不同流合污的风骨更令我激奋。我想,中国的知识人和科学人,如果既没有把西方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学到家,甚至连中国古代士人的一些优秀传统也给丢掉了,那中国的未来前景可就不那么令人乐观了――但愿这是杞人之忧。
�本文系作者自序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