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与学术界激情形成强烈反差   复兴国学? 百姓多不钟情

2005年06月20日
上月底,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宣布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在当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学者十分激动说“复兴国学,根本上讲,是复兴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然而,这个令学界激动人心的消息,在社会上却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尽管纪宝成当日为成立国学院接受了中国著名主流媒体的采访,但许多民众不知道中国人民大学有这个 “复兴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的事情。   “国学”在中国学界有它的定义,但对许多民众来说,“国学”就是老古董,就是孔孟之道、就是唐诗宋词、就是经史子集。而这些,对于生活节奏日益变快的民众来说,有点不合拍,特别是对于追求新鲜刺激的年轻人更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有人在北京的街头随机采访民众,有许多人说不清“国学”是怎么一会事。

  自古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的中国知识分子,把拯救中国民族文化、构建民族精神支柱的希望,寄托于“回归国学”。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学研究黄金期,曾出现了陈寅恪、冯友兰、高亨、顾颉刚等一代国学大师。近几年来,呼唤尊重国学的浪潮在中国知识界一浪高一浪。

  纪宝成在媒体上发表长文疾呼“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呼唤国学的回归,重建国学的学科。”他的观点得到许多知识分子的响应。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中国需要国学大师,如同需要科学家、人文学者、人权维护家、民主思想家,彼此并行不悖。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的过程必然同时伴随着本土化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标志着国学和传统文化正逐渐成为国人的精神支柱,中国人民日益体会到,文化和精神的复兴是中华复兴的关键。

  他认为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将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逐步改变目前的中国人处于道德、信仰真空的状态,改变中国人不尊重自己的历史和传统的妄自菲薄的情结,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他相信未来的中国将会出现层出不穷的国学大师。

  不过,大多数民众并不钟情“国学”。

中青年读古文不多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年姓青年教师对本报说,继承国学精华,就是读千古美文。现在,年龄很大的人或许是出于怀旧,在读古文,年龄很小的小学生也读古文了,但他们一是不可能理解里面的思想,二是不经常读。最具活力的中青年人则没有多少人去读古文了。他们对博大的中华文化知之甚少,许多人出现精神迷茫是不足为奇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个宏观的大问题,与个体的命运联系的不太紧密。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对时尚生活方式追求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传统的兴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不愿公开姓名的学者表示,做学问与现实永远是有矛盾的,特别是基础性的学问,虽然对自己没有多大好处,但对国家、对民族有很大的益处。从事这些普及工作的人要忍受着清贫与寂寞。现在,在许多地方充满着利益的诱惑,能忍受寂寞的人越来越少了,真正做学问的人也越来越少。目前呼唤国学的回归,首先,要呼唤这方面的人才。

  另一方面,许多民众认为,目前,缺乏的是国学家们成长的环境和土壤。振兴国学是个系统工程,能不能形成崇尚国学的浓厚氛围,关键在于整个社会是否重视人文精神的建设,特别是政府部门是不是重视。

  胡星斗认为,文化和精神复兴不是简单重启传统、照搬教条,而是在尊重国学的前提下,在传统文化中融入公开、透明、规则、法治、民主、正义、人权、共富、科学、人文等现代文明的精髓。

  而这些,绝不是仅靠知识分子的力量就能做成的事情。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与学术界激情形成强烈反差   复兴国学? 百姓多不钟情”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诺贝尔:历史永远不会忘却的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不要只盯着诺贝尔奖

  当今世界,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诺贝尔奖情结”,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孜孜以求、志在必得,甚至有关部门还制定了20年得诺贝尔奖的计划。却不知即使现在就做出了可得诺贝尔奖的成果,20年后也未必能得诺贝尔奖。重大的科学发现过了二三十年才得诺贝尔奖的是常有的事,没能得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