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思想型博客,他们在为塑造中华之根奉献才智

2009年08月29日
“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当 陈泰然先生转告我这番话时,心中顿起一阵波澜,因为这恰恰传神地总结了很多博客写手的精神追求。为中国而思,启中华之智是绝大多数博客写手的共同目的。纵然他们中的一部分对社会的批判与忧患意识强些,也还是如此。有些人以简单思维乱给他们扣以“汉奸”、“卖国”的帽子,但抹杀不了绝大多数多数博客与生俱来的“中国结”。有一群博客已经移居海外多年,仍坚持用中文在博客平台上进行思想表达。正因为期望人民富足和国家强盛,很多人才执着地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奉献出来,利用博客平台一抒己见,无偿地给予自己的祖国。 博客的一个特征是民间语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充分舒张。各位博客的个人兴趣相差很大,经济、文学、时事、军事、娱乐、历史等,各不相同。其中有一类特殊的博客类型,可以称作思想型博客。这类博客或许表现为关注社会时事多些,但不专指“时评家”或“思想家”。他们之所以特殊,在于其又不明确属于某一种类型博客。不论经济、时事、军事,还是文学、历史、娱乐等方面,都可能有思想型博客脱颖而出。思想型博客也可命名为“新启智者”,他们启社会之智、民族之智,能给中国带来最好的价值判断,提升国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知名博客,将逐渐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出现一个很大难题,就是主流价值观的迷失。随之而来的腐败、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流价值迷失动摇社会的根基,偏执、反智、狂妄、盲动、虚无等情绪,有演化为社会不稳定行为的迹象。国家领导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国策上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官式语境教育体系,显现出相当程度的不足。事实上塑造社会主流价值,需要很强的民间力量所支持。偏偏就在这关键的90年代,逐渐相互疏离的所谓官方和民间难以找到有效的结合点。这也是一些政府机构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却事倍功半的原因。

互联网承载信息交换的能力加强改变了这一切。民间的声音最初通过个人网站、网上聊天、论坛等形式释放,到了博客时代产生质的飞跃。博客由“个人日志”的最初概念演化成集群型互动网上杂志,给了很多写作者完全不同于论坛的深度表达机会。博客文章长短没有限制,互动性强,其运作模式越来越成熟,发展潜力和社会影响力超乎了原先的想象。伴随博客的发展,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已然在中国形成。

百多年来,中国有几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最早是晚清以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为标志,随后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再则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高潮当属20世纪80年代,其后的90年代到现在,是收获此轮思想解放的成果。中国现在活跃在各界的社会精英、优秀领导干部等,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在中国改革开放大业进行到30周年之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新塑造也变得刻不容缓。

在互联网-博客时代,作为一位博客写作者,我的亲身感受是现在相对于过去,确实有了较为宽松和自由的表达环境。我相信宣传部门一直在认真重新审视所谓民间表达方式和方法。肯定和鼓励民间声音的全面释放,国家领导人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因为这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上网与网友直接对话已成中国网事佳话。听说温总理还以多种网名,以“秘密身份”与网友直接交流。不过,由于受习惯思维局限,某些部门和地方官员,对民间表达心存抵触。一种貌似正确的理由,是网上偏激言论会引发社会问题。

在网上,难免出现某些偏激的言论,较早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不理解看上去有些“乱”的自由表达。实际上,给予民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越大,极端的意见越加失去市场。不同的思想碰撞,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有些事件或许由于少数人操控,令网上言论出现某些病态。可即便网上的反应有些“失控”了,也只是暂时的。那种“失控”的网上事件之后,常常是强烈的反思相随而来,让人们在未来趋向于理性。当思想型博客影响力增强之后,理性之根就能深植于网民心中。

一个哪怕简单的问题,100个人可能产生1000种看法。很多人因时因势,会做出判断的转变。但正像硬币掷抛的次数多了,正反面出现的机率趋向于相同一样,社会的主流意见会在理性的基础上走向中和,从而得出最接近真理的价值观。这是自由表达“中和效应”,也是偏激思想最终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网络平台,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时,思想型博客常给人带来一些新的角度或最先帮助大家找到最合理的理由。所以说思想型博客的活跃,是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一个重要形态,也是中华文明智慧提升的一个新形式。

长中国人的根,根本之处就是能形成理性和智慧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这离不开现代文明的滋润。现代文明从何而来?除了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之外,便是依靠我们自己发现和创造。另一方面,这又是重新寻找中华传统伟大的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国曾经是世界最强国,傲视于世界上千年。这说明中华民族原本包含非常优秀的文化基因,需要我们重新发掘和培育。世界无论哪一个民族,其存在的文化根基就是智慧、理性、伦理以及社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现代文明发民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只要社会主流价值体现了先进性和发展性,我们在经济、科学和文化上就能取得硕果累累的成就。

再度塑造中国的根基,一个崭新的文明中国在这个世界,就能更好更强。思想型博客形成的社会意义,也许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显性地明晰起来。虽然在中国新的思想解放过程中,他们只是社会广阔领域的其中一个部分,但已经不可轻视。作为社会重要影响力的人群,他们也需要加强自身智慧和判断能力的提升,并自觉肩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思想型博客,他们在为塑造中华之根奉献才智”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