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彭先觉院士:混合核反应堆是规模能源明日之星

2019年06月06日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百年之后将面临枯竭,人类迫切地需要新的替代能源。Z-FFR能为解决能源、环境、气候问题提供优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有望成为未来规模能源的主力。

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其释放的方式包括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衰变3种。其中,核聚变因为安全性高、放射性少,一度成为科学家心中追求未来能源的理想目标。

 

 

混合:取长补短的方案

 

“不管用何种技术途径实现核聚变,纯聚变能源系统都因其技术难度、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不具有竞争力。而核裂变能中的热堆由于资源利用率过低不可能成为未来能源,快堆则由于其经济性、后处理、倍增时间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也受到了制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彭先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经过多年研究,彭先觉提出把聚变和裂变进行巧妙结合,利用次临界能源堆对聚变能的放大作用(20倍左右),可大幅度降低对聚变中子源强度的要求,为聚变技术应用于能源的可行性创造条件;而大量聚变中子的加入,又为改进或去除裂变堆的缺点提供了可能。因此,彭先觉认为,聚变和裂变的结合,是未来核能源发展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两项独创关键技术

 

早在2008年10月,彭先觉正式提出这种全新核能源的概念,即“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目前“Z-FFR”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及下属多个研究所、国防科工局、中国ITER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参与支持下已进行了近十年的深入概念研究,形成了基本的设计方案,从物理原理、材料、工艺技术等各方面都未发现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这个设计方案里,Z-FFR主要包含3个部分:Z-箍缩驱动器、聚变靶及爆室、次临界能源堆。所谓Z-箍缩,就是当电流流过柱形套筒导体时会产生角向磁场,该磁场作用于导体载流子,将产生指向柱中心轴的洛伦兹力,即压力,并导致自箍缩效应。

“当电流达到数十兆安量级时,产生的磁压力十分巨大,达百万大气压以上,驱动套筒等离子体高速向心内爆,速度可达每秒数百公里,能为靶丸实现聚变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Z-箍缩驱动实现聚变的优势就在于驱动器技术相对简单、造价低廉、能量充足且转换效率高。”彭先觉说。

在Z-FFR方案中,有两项重要关键技术是独创,这就是惯性约束聚变靶和次临界能源堆。

在惯性约束聚变靶的设计中,彭先觉认为,需要重点把握的3个关键因素是:提供给靶的能量、解决聚变燃料压缩的球对称性及燃料的点火燃烧问题。因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与美国LLNL“中心点火靶”设计理念完全不同的“局部整体点火靶”模型,并设计了套筒与靶能量传递结构,经过各项数值计算表明,“局部整体点火靶”模型更胜一筹,能够实现GJ级聚变放能。

在次临界能源堆方面,彭先觉主张走与“传统”次临界堆完全不同的设计路线,以能源为目标,克服现有裂变堆面临的瓶颈问题,力求简明、简便、安全、经济。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他提出了以天然铀金属合金为初始燃料,轻水为传热、慢化介质并与压水堆技术结合的设计。为使该技术路线可行,他与团队还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彻底地解决了反应堆的临界安全和余热安全问题。

驱动器方面,彭先觉认为,目前来看至少用于聚变研究的60兆安电流的驱动器是可建成的。而能源应用的难点在于驱动器的长寿命,如果寿命大于1年,则要求电容器、开关的重复运行次数达300万次以上,这在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把握。

但从基本参数看,困难也不是不可克服的。针对60~70兆安级驱动器方案,团队提出了几项主要技术措施,如采用LTD拓扑结构,降低基本放电单元的能量和功率;增大电流脉冲上升前沿时间和负载半径;提出新型的磁绝缘传输线(MITL),等等。他认为,“经过对元器件、材料的攻关,是有望达到预期目标的。”

 

 

未来规模能源的主力

 

“Z-FFR充分体现了聚变和裂变优势互补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核能的安全性,没有临界安全问题,也完全避免了余热安全问题;提升了经济性,100万千瓦堆建造成本预计在30亿美元;增加了持久性,铀、钍资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可为人类供能数千年;体现了环境友好性,核废料很少,易处置,因而它是具有极强竞争力的未来能源。”彭先觉说。

基于项目的特点和重要意义,彭院士团队提出了如下的研究发展路线图:2025年前是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希望建成50兆安左右的驱动器以验证聚变;2025年到2035年为技术集成和功能演示阶段;力争2035年左右进行工业应用演示。

彭先觉说,当前,全世界都面临着能源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过度依赖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百年之后将面临枯竭,人类迫切地需要新的替代能源。Z-FFR能为解决能源、环境、气候问题提供优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有望成为未来规模能源的主力。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彭先觉院士:混合核反应堆是规模能源明日之星”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