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奇迹背后,是一种精神

2019年09月16日
  FAST设想提出正值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30米,从30米一下跨越到500米,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但是,南仁东却迎难而上,带领团队经过22年的顽强拼搏,最终创造了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坚韧执着的精神。

为找到一个合适的台址,10余年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为让FAST得以正式立项,他自掏腰包满中国“化缘”。FAST开建后,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远超想象,南仁东又带领团队,不畏难、不放弃,最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奇迹的背后,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FAST比美国最先进的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10倍,能接收到137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甚至能捕捉外星生命信号。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无先例可循的一步步开拓创新。

奇迹的背后,是甘于奉献的精神。

为了心中的梦想,放弃高薪毅然回国;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22年间,南仁东“板凳甘坐十年冷”,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默默地奋斗、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座领先世界的射电望远镜,还有更重要的精神遗产,那就是坚韧执着、勇于创新和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奇迹背后,是一种精神”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诺贝尔:历史永远不会忘却的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不要只盯着诺贝尔奖

  当今世界,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诺贝尔奖情结”,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孜孜以求、志在必得,甚至有关部门还制定了20年得诺贝尔奖的计划。却不知即使现在就做出了可得诺贝尔奖的成果,20年后也未必能得诺贝尔奖。重大的科学发现过了二三十年才得诺贝尔奖的是常有的事,没能得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