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钟南山“学术分歧无需政治化”的启示

2020年02月26日
 

  其实,正如学者毛寿龙先生所言,“泛政治化,往往过分扩大政治的空间,而挤占了经济、文化和学术等发展的空间。而当政治的空间被无限扩大之后,经济、文化和学术的发展空间,自然也无限地缩小了。”我们应该以非政治化的而不是泛政治化的目光,平和理性地看待钟南山与洪涛院士的学术分歧,这也许是钟南山“学术分歧无需政治化”给人们最大的启示。 

 

  5月31日,钟南山院士在审阅《勇敢的战士――钟南山传奇》一书校样时,给该书的作者、广州医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魏东海写了这样一张条子:“有关洪涛院士请勿点名,他是一个优秀的学者,点名不利于他的继续探索。学术上的分歧无需政治化。”在洪涛院士这四个字下面,还画了四个圈。

  众所周知,正是有关非典的病原体之争,才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洪涛院士与钟南山院士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洪涛院士坚持衣原体说,钟南山院士坚持新型病毒说。5月23日洪涛院士通过媒体表示,冠状病毒是非典型肺炎的元凶。学术上的分歧似乎已经分出“胜负”。但在网络上对洪涛院士非议颇多,甚至有人提出要罢免他的院士资格。而在这时,钟南山却挺身而出,回到“学术”本身,提出“学术分歧无需政治化”,委实值得赞赏。 

  “学术分歧无需政治化”,是一种真正科学、理性的精神。科学研究其实是无法用政治上的对错来衡量的,从本质上讲,科学研究乃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争议与摸索中前进。正如哲学家波普指出:“我们的主观知识甚至知觉知识,都由行为意向构成,因此,它只是对实在的一种试探性适应�r我们至多只是探索者,无论如何都难免有错误,没有不出差错的保证。”――正因为如此,如果把学术分歧政治化只会将科学研究本身导入歧途。科学研究领域自有其评判标准,即是否依据事实,不能用事后简单的对错来评判科学研究的成果。正如钟南山所说,“衣原体、冠状病毒是学术之争,而不是真理之争。不能说谁对了就是真理的化身,谁错了就是谬误的化身。科学研究总是一个过程。”比如,前不久,有科学家宣布SARS病毒有可能来源于果子狸,但最近中国农业大学的科学家们又宣布,没有从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病毒。我们也许会因为科学家的“出尔反尔”而感到无所适从,但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用事后简单的对错来评判科学研究本身――我们要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局限性,正如哈耶克所说的那样,试图用政治上的对错来评判科学或者学术上的对错,那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只会既破坏科学的求实本质,又败坏人的理性。 

  其次,“学术分歧无需政治化”体现了一种真正的科学家精神。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固然都值得学习,但我认为,钟南山院士这种惟科学为准、仗义执言的良知才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从报道中来看,钟南山院士与洪涛院士私交一直很不错,但在学术上却是“吾爱吾友,吾更爱科学”――他针对洪涛院士的衣原体学说,当即提出异议�r但在洪涛院士遭受非议之时,他又挺身而出,给予他理解与体谅。这是一个真正有良心、正义感的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科学家惟有用事实说话,但又不逾越学术分歧的范围、不政治化地看待学术问题,才能真正有利于争鸣,进而推动科学研究。 

  更重要的是,钟南山给某些喜欢“泛政治化”的国人泼了冷水。无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再动辄上纲上线,将学术研究与政治混为一谈,但人们“不相信天下还有纯粹的学术研究与科学研究,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势。”可以说,泛政治化的阴影并没有完全走出中国社会。人们没有学会用非政治的眼光来看待非政治的事物――比如,一些人对洪涛院士的攻击,动辄上升到罢免院士资格的高度。其实,正如学者毛寿龙先生所言,“泛政治化,往往过分扩大政治的空间,而挤占了经济、文化和学术等发展的空间。而当政治的空间被无限扩大之后,经济、文化和学术的发展空间,自然也无限地缩小了。”我们应该以非政治化的而不是泛政治化的目光,平和理性地看待钟南山与洪涛院士的学术分歧,这也许是钟南山“学术分歧无需政治化”给人们最大的启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钟南山“学术分歧无需政治化”的启示”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