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中国桥梁界能独善其身否?――访工程院院士项海帆

2020年05月04日
   

中国桥梁建设市场在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高速“扩容”以后,未来几年将呈现何种态势?当我国建筑规划与设计的“防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洋设计”突破之时,为什么外国公司通过竞标获取的境内桥梁建设项目的鲜有所闻?目前中国的桥梁建设市场是否已完成了战略“防御”,或已具备对外“进攻”能力?针对上述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

 

我国桥梁建设的“浓墨重彩”

 

建筑时报:业界认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南浦大桥建成以来的10多年间,我国的大型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成长期。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项海帆: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仅各种类型的斜拉桥一项,我国就已建成了100多座,成为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并且在跨度超过500米的世界斜拉桥中,我国已从数量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江阴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有了第一座超千米悬索桥,同时也也使我们一跃成为成为世界上第六个能够建造千米级大桥的国家。此外,最近建成通车的世界第一拱――上海卢浦大桥,以及最近开工建设的36公里长的杭州湾大桥、主跨1008米超大跨度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都说明我国桥梁建设不但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从市场的角度看,确实我国的大桥建设进入了一个建设高潮。

 

建筑时报:有观点认为,今后20年我国桥梁建设将增势不减,作为我国的桥梁专家,您是怎样看的?

 

项海帆:未来若干年,中国桥梁建设市场毫无疑问将成为一个更加令世界瞩目的“大舞台”。我国的大江大河多,不少大城市也沿江靠海,桥梁建设是其一大选择。根据国家交通部制定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在这些主要国道线上将有更多引人注目的大桥建设项目。

 

如以“同三线”为例,从黑龙江同江市到海南三亚市,仅跨海工程就有五个,其中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开工建设,青岛的海湾工程大桥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之中。

 

未来仅长江上的大桥就将超过 50座,各地城市中的大桥建设则更是数量庞大,规模也不小。深入东海大小洋山的上海东海大桥建设与杭州湾大桥一样,令世人人瞩目。因此可以认为,进入新世纪后,大规模的桥梁建设将给中国的桥梁界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

 

桥梁建设“御敌”之道

 

建筑时报: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建筑市场上的许多“像样”的建设项目,洋设计“摘金夺银”的情况非常严重。但我国桥梁界似乎已经能“独善其身”,外国设计没能抢滩我国的桥梁界,这是什么原因?

 

项海帆:我想,国外公司之所以打不进中国的桥梁市场,其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自己会“做”了,而且做得不差。关于这一点,南浦大桥的设计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的“自己造”。当时此项目差点被日本的造桥界夺走。同济大学李国豪校长力主由我们自行设计建设,其理由之一就是我国已经设计建设了10多座主跨一、二百米的斜拉桥,积累了不少经验。

 

其次,在大桥建设速度上我们具有优势。一般我们用3年建成的大桥,国外至少要用5至7年甚至更长的建设周期。因此他们在与我们竞争时,往往首先会在建设速度上败下阵来,虽然我并不赞成速度快就一定好。

 

其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建设资金方面的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此次杭州湾大桥的百多亿建设资金,甚至就来自民间的资本。建设资金已不全部依靠国外资本,因此桥梁建设就有了更多的自主度。

 

其四,我们的大桥建设价格优势也令国外的同行的竞争处于劣势。当时南浦大桥的建设,日方报价是我们的2.5倍。

 

随着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桥梁建筑材料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国内桥梁建设单位的竞争力。如当年建设南浦大桥时, 70%的建材依赖进口,到建设杨浦大桥时,建材的国产化率为50%,而到了建设徐浦大桥时,则已全部用上了国产材料。

 

走向世界的“三大差距”

 

建筑时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外国企业现在还难以打入我国桥梁建设市场,但实际上已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内造桥界要进入国际市场也很难。您认为我们在这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在哪?

 

项海帆:我国的桥梁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桥梁的理论研究和综合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的东西还不多,这是我国桥梁界还须努力的一个方向。如果说要找差距,综合起来可能主要有三大差距。

 

――我国桥梁设计施工方面的规范更新很慢,有的甚至要15、20年才会动一次。产生这个问题主要是科研投入太少,以至于没有人愿意去专心搞科研研究。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每年都会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补充、调整,每五年就会对规范进行改版。

 

――自主创新设计还不够,设计过于保守。由于长期来中国的桥梁建设以实用为主,对于桥梁景观方面的设计虽然最近也开始考虑了,但是还很不够。目前国外最新设计的桥梁结构看上去都很轻灵纤细。我们的桥梁结构则往往采用“肥梁胖柱”,显得很笨拙。高新建材的应用,也是解决存在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建设体制上的原因,建设方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建桥的准备时间少,施工周期短。往往会造成桥梁的一些部位耐久性差,工程质量打折扣。

 

此外,我国桥梁建设的机械设备与国外相比还较落后,如大吨位的吊机等设备的缺乏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施工能力,要去国外竞争这些都是“硬伤”。

 

建筑时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中国桥梁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实际上远不如国内市场上所表现的那么强大。如果是这样的话,您又怎么看待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前景呢?

 

项海帆:中国桥梁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是客观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桥梁建设市场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桥梁界可能比国外要落后30年。经过赶超和实践,如今估计差距还有10年时间。但是在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造桥界有着太多的实践机会,而国外先进国家的桥梁建设相应在非常缓慢地发展。因此我相信目前的这点差距将很快会被赶上。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中国桥梁界能独善其身否?――访工程院院士项海帆”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不要只盯着诺贝尔奖

  当今世界,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诺贝尔奖情结”,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孜孜以求、志在必得,甚至有关部门还制定了20年得诺贝尔奖的计划。却不知即使现在就做出了可得诺贝尔奖的成果,20年后也未必能得诺贝尔奖。重大的科学发现过了二三十年才得诺贝尔奖的是常有的事,没能得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