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团队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2023年11月24日
   

如其说,人工智能(AI)现今热潮是Hinton等图灵奖获得者引发的,不如说是DeepMind(深度思考,简称深思)团队引爆的。DeepMind团队一路走来,惊喜不断,突破不断,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标杆和领头羊。我们不仅要问DeepMind这个小公司究竟是何来头,是何方神圣?

DeepMind原是一家英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小公司,创建于2010年。公司虽小,志向却不小,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和AI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于2014年被谷歌收购。在谷歌的大力支持,DeepMind开始快速发展,并取得硕果累累。

2016年3月,DeepMind开发出AlphaGo,在围棋游戏中以4:1击败了韩国的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并进行现场直播,使得人工智能的概念家喻户晓。

2017年5月,AlphaGo Master对战中国的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以3:0的成绩获胜,这次运算资源消耗仅李世石版本的1/10。

2017年10月,AlphaGo Zero横空出世,除了基本的围棋规则,完全不依赖于人类数据,3天超越AlpahGo,40天达到Master水平,之后轻松完胜Master。

2019年1月,DeepMind人工智能AlphaStar在《星海争霸II》以10:1战胜人类职业玩家。

2020年12月,DeepMind公布其AI算法MuZero,能自学成才下多种棋类比赛,向着通用了人工智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发表在Nature上(图1)。DeepMind不仅瞄准世界级的难题,也不忘记在难题解决后,发表多篇Nature和Science论文,公开算法细节,甚至源代码。有些论文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封面文章(图2)。

最近,DeepMind团队又放了一颗大卫星,在《Nature》发表文章,公布了第十四届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大赛(CASP14)中夺冠的AlphaFold2的源代码。问题不同,但套路依然不变:世界难题+顶刊论文+开源代码,不仅显示了AI研发的实力超群,更显示了引领AI的开放自信。

DeepMind一个小小的团队,不过几百人,核心研发团队据说只有300人。这300人对人工智能的贡献率和影响力,很可能超过了3万AI科研人员。经过分析,我认为深思团队巨大成功有四大原因:1.专注世界性难题,而不是容易的题目或者企业当前实际问题。2.专注项目研究、科研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他们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既不是为学位奋斗、经验缺乏的研究生,也不是杂事缠身、分身乏术的教师。3.多学科交叉团队,各方精英云集。每一个世界级难题的解决都需要有顶层设计专家、领域专家、算法高手、编程能手、测试专家、管理协调等后勤支持人员等等,大家取长补短,方能合作多赢。4.有充足的经费支持,不仅研发人员薪水很高,没有生活压力等后顾之忧,也没有短期盈利和发表论文等压力。

这4点也许是DeepMind不断取代世界领先的AI成果的关键。反观,一般的大公司研究院,只是做到了其中第3点和第4点,但是,他们的要求急功近利:快速解决企业难题,要求成果快速应用,要求应用快速盈利。他们虽然996,却欲速则不达。大部分高校的科研部门,尤其是一个教授带几个学生的小团队似乎难以完全满足其中的任何1点。即使是地方政府耗费重金打造的新型创新科研平台,貌似这4点都具备,但是仔细研究一下,也多是来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兼职人员。

如此看来,DeepMind是一个目标远大,专心致志,团结协作,兵精粮足的科研精英团队。借鉴DeepMind团队成功经验,取得世界领先的AI技术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三思。DeepMind的先进经验,能否为我所用?如何组织一支AI铁军,力争超越DeepMind?能否解决DeepMind解决不了的世界难题,引领AI的未来发展?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团队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