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李政道和束星北的不同遭遇给中国的重大警醒

2024年08月08日
   

2024年8月5日,享誉全球的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美国三藩市去世,享年97周岁。李政道是一位对人类物理学和中国科教事业有重大贡献的杰出学者,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创下华人世界的记录。他们两人的获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后来李政道又深度参与中国科教事业,多次向邓小平建言,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教事业的进步有重大贡献。

李政道的巨大成就、贡献与他的恩师束星北的不幸遭遇,让人不能不反思中国曾经那段不堪回首的摧残人才的岁月,警醒中国日后绝不能重蹈历史覆辙。李政道生于1926年,194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恰逢物理学家束星北在浙江大学任教。束星北生于1907年,青年时期曾在欧美留学,是一位造诣极高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浙大任教期间发现了李政道,并重点培养李政道,两人成为师徒和知己。

1946年李政道赴美留学,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Enrico Fermi),195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那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束星北留在国内任教,而李政道选择留在美国从事科研。据网上流传较多的说法,曾与李政道同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巫宁坤,在1951年回国过程中,曾询问为他送行的李政道为什么不回去为新中国工作,后者说他不愿让人洗脑。无论当年李政道是否说过这样的话,但历史已经证明,他留在美国,无论对他个人的命运还是对人类物理学和后来中国科教事业,都是极为明智和正确的选择。

当年毅然返回中国的巫宁坤和李政道的恩师束星北一样,很快便遭到一连串残酷政治运动的冲击,在严重缺乏法治和人权保障的年代,无端被打成极右派。期间,巫宁坤被开除公职,被送往监狱,被押往农场进行劳动改造,被批斗,被关「牛棚」。束星北同样十分不幸,一身的才华无处施展,遭到残酷打击,只能被迫抬土筐、搬石头、扫厕所。与他们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留在美国的李政道有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环境,并迅速获得巨大成功,与杨振宁一起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在那个极端的年代,像巫宁坤、束星北一样不幸遭遇的知识分子、科学家比比皆是,大约20年时间里,数十万人才遭到冲击,整个中国的人才培养出现断层。

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在美国已取得巨大成就的李政道回到中国,获得时任总理周恩来的高规格接见。当时周恩来对李政道说,希望他为解决教育人才「断层」做些工作,比如邀请海外人才来华讲学。然而,李政道表示,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得到使用,比如他的老师束星北。从那时开始,包括1974年获得毛泽东的接见,李政道开始频繁向中国高层提出培养人才的建议,甚至在面对「四人帮」的反对和质疑时,他敢于据理力争。后来随着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到来,李政道的主张开始在中国落地,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政道对中国科教事业的影响与邓小平的推动密不可分。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后复出,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开始对文革期间的极左乱象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张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据了解,邓小平与李政道至少会见14次。李政道曾撰文写道:「近20年来,我为推动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几件事,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博士后流动站制度的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的完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以及建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等。这些工作大多是我直接向小平先生提出的,无不受到小平先生的直接关怀和帮助。我与小平先生交往中的话题,主要是围绕上述工作创意筹划和实施而进行的。」

在许多人看来,李政道虽不是中国国籍,但称得上伟大的爱国者,他用数十年的时间,致力于推动中美科教合作与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将大批中国学生送往世界一流大学,改变了许多中国人的命运。与李政道的命运形成鲜明反差的巫宁坤、束星北的命运乃至背后数十万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则警醒着中国牢记历史教训,要尽可能为更多的国民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的开放、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毕竟,人类历史已证明,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挖掘国民的潜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李政道和束星北的不同遭遇给中国的重大警醒”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