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爱情成熟于更理性的教育

2004年09月03日
从9月1日起,上海50多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将会领到一本全新的语文教材,课本中第二单元的主题定为“爱情如歌”,其中收录的3篇文章、4首诗歌全都围绕着这一青春期的“敏感”话题展开(9月1日《新京报》)。

  教育应不应该涉足爱情的领域?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而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
  诚然,对于课本中的“爱情教育”家长们的反应不一。有些家长认为这样的内容说出了自己不好意思说的话,但更多家长还是担心这些对爱情的讴歌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早恋。然而,笔者认为,像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普希金的《致凯恩》、舒婷的《致橡树》、苏童的《老爱情》等描写爱情的名篇名作集中在一个单元,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让教材更贴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了解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爱就是成为一个人。”这里,将“爱”提高到“成为一个人”的层面来认识,其意义不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吗?爱情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她有别于其他生物类的浅层生理冲动,其“深沉”正是由于人的道德、伦理、审美等诸多意识因素给予生理冲动的一种感受,所以,爱情才成为人类独享的一种情感。爱不是随着人的生理成熟而自然可以具备的,作为一种崇高的情感形式,她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才能形成,而且,她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情,而是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为真正意义的人的标尺。

  应当认识到,爱情教育的目的不是去教孩子们如何谈情说爱,而是教孩子们如何在做人的过程中去拥有人世间这份美好的感情,去获得幸福的人生。如舒婷的《致橡树》,则是启发学生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应摈弃用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要追求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心心相印的爱情。因此,通过这些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去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高尚与卑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是有益无害的。

  亚里士多德曾问他的学生:如何使一块肥沃的土地不长杂草?答案是:方法只有一个――种上庄稼。同样,要让学生的心灵洁净,情操美好,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爱情教育也不能回避。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爱情成熟于更理性的教育”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