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让理想的阳光升腾

2008年09月07日
当我从网上看到教育部的一位发言人说:“现在的青年缺少理想和梦想”的时候,作为一个教师,我的心头便忽然感受到一阵难以遏止的悲哀。我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到底是谁夺去了年轻人心中的理想?”而这样的一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兴衰的大问题,岂能只是嘴上轻飘飘的一句闲谈而已?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最喜欢老师谈的话题就是人生的价值和理想,最喜欢听的故事就是老师讲的那些关于英雄伟人们成才成功的经历,最喜欢读的也是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书籍,我最佩服的当然就是那些在某个方面学有所成或所长的老师……我不想评论别人,至少在这种教育环境的熏陶中,我就被造就成了一个心中一生都充满理想追求和进取精神的人。这种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但不以苛刻的分数评比来缚束教师灵魂的教育,多少给了教师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自主引导学生的能动性,那时教师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大方向: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唤起他们心中渴望在未来的岁月里创建不凡业绩的伟大理想,而一旦学生的心中有了这样的理想,他们就将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学习。当然,学生的学习,并不像现在这样只是一味地围绕着分数转悠,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阅读;往往这种阅读,才是最能触及灵魂的自我发展和超越。
  然而,一切都仿佛是在转瞬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等我从一个学生变成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尽管我在学生时代逐渐形成的教育理念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大教育的环境却一天天的变得面目全非了。直到有一天一次的班会上,当我正充满激情地为学生讲一个伟人成功成才的故事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王老师,你讲的这些,考试时能考到吗?”我笑了笑说:“考试是用不到,但是,你的灵魂成长能用到。”谁知这位学生却抗议般地说:“我以前的老师都一再教育我们:与考试无关的书不能读,与考试无关的话不能听,一个好老师,也不会讲与考试无关的东西的。你讲的这些,既然与考试无关,那就不要再耽误我们的时间了。”
  这个学生的话,让我心痛了好多天,我禁不住对着苍天愤愤地发问:“他过去的老师,怎么能对学生说这样无聊的话呢?对学生说这样的话,还有为人之师的基本素养与品格吗?这种如此强调考试的教育,会对孩子心灵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形成什么样的恶劣的影响?一旦这些孩子走出了学校,他们的心灵还能挣脱考试的缚束,他们的灵魂还能摆脱分数的禁锢吗?”
  然而,可悲的是我很快便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竟然也像经济增长指数GDP一样不断翻新,最后,学校教育竟然成了一块谁也化不开的应试教育的冻土地带。随着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不断翻新的各种评比,应试教育的紧箍咒更是一天比一天紧地套在了老师们的头上,本来应该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渐渐地被这“紧箍咒”逼成了竭泽而渔的分数制造商。教育本来应该是灵魂的教育,是平静而又平实的教育,现在倒好,教育成了充满功利主义的教育,成了各级领导以分数来掌握教师灵魂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分数而拚命,谁还去思考与理想、抱负、未来的发展、人生的价值等有关的问题呢?
  “现在的青年缺乏理想和梦想”,可以说是一个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一个教育部的官员,作为一个能给中国的教育带来影响的人物,他应该研究的是造成这种严重问题的深层的根源,是这种问题给国家和民族所带来危害的深刻的认识,是提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把这样的问题付于笑谈之中;因为只有对中国的教育充满忧患意识的工作者,他才是国家的福音、民族的福音;作为教育部的高官,更应该成为其麾下教师们的表率,成为教师们的灵魂,成为改革中国目前应试教育的先锋!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高扬起理想的旗帜,才能让理想的阳光在我国青少年的胸中升腾,才能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断地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我们有了有理想、有希望的青年,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希望的民族。
  最后,我想以梁任公一百多前的呼唤,来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理想教育的热切呼唤吧:“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让理想的阳光升腾”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