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钱学森的最好悼念是坚守科学精神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早为众人所熟知,而其淡雅一生的人品更令人钦佩。钱学森一生做人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他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今天重温这些看似平常普通的话语,却让人一次次体验到真理的价值以及奉献的意义和求真的伟大,“钱学森”三个字成为了一个跨越不同时代、凝聚所有社会共同价值的情感载体。
对于包括钱学森在内的老一辈科学家隆重悼念,一方面是国人缅怀过往、尊重先哲的集体喷发,而从另一个视角看,则是对当下存在的某些社会及学界病态的反思与批判。当下某些高校、科研机构的教书育人者、从事科研者,无视科学规律、追逐名利、造假抄袭风盛行、玩弄政绩工程乃至贪污腐化,其种种不端行为玷污学术知识的神圣殿堂,令科学蒙羞、真理受损。
社会对于某个知识领域从业者以及某个科研机构的评价优劣,往往来自于三个方面的价值研判:一是对科学人文来源的认知,即认为科学人文的本真是求实、独立、客观,在把握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对真理追寻的突破创新;二是取得科学成绩的路径,即以最有效率、最合理、最公平、最职业的方式,来创造富有科学价值的新发现、新突破,而不是通过类似剽窃造假、浮夸蒙蔽等手段坑蒙公众牟取不当利益;三是科学成就的应用,是用于满足个人不断膨胀的欲望,还是回馈社会、推动时代进步发展。
显然,目前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及从业者的所作所为,恰恰就是通过非正当的、不合乎基本科学规范和社会道德的手段取得所谓的“成绩”,如果一个社会大量充斥着这种科学“成绩”,民众的心理当然会加以排斥反对。事实上,“仇视”这些通过灰色手段聚敛的科学“成绩”,本就是一个有志于追求真理、坚持基本价值操守的社会民众所应有的道德素养――如果连整个社会都对那些通过腐败、掠夺等方式损害科学的行为善恶不分美丑莫辨,这样的社会才真正叫人绝望。
感谢钱学森,感谢有这样一个坚持自我、每一项成绩取得都干干净净、在其他领域也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让公众能够在鲜明的参照和强烈的对比中,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民众对钱学森表达出热烈的敬爱,向其以智慧和道义创造的科学与社会财富表示尊重,更鲜明地宣示了一种不妥协的科学精神伦理,可谓恨得越深也爱得越深――恨当下某些高校、科研机构及从业者的制假造假、巧取豪夺,爱钱学森这样在未知领域勇于开拓与掘进、致力于文明成果的生发和创新的创造者。
对钱学森的最好悼念是坚守科学精神,这是被民意广泛感知认同的普适真理,清晰而坚定的法治权利意识、独立与自由的公民精神、勇于开拓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意志等现代公民的各项品质养成,共同致力于对当下某些学界积弊的逐步革除,就是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最好悼念,也是更值得鼓励今人去追求与坚守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