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张文木:学问不入事理,其学百无一用

2024年04月05日
 

 

学理必须受事理的约束。有时学理没错,但事理上却不是那回事。比如,一只狼和一只羊加在一块,或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与一只羊加在一块,是1+1的逻辑,还是1-1的逻辑?是“双赢”的逻辑,还是“零和”的逻辑?是前者,却不等于2;是后者,也不等于0。而能认出那只“披着羊皮的狼”的,只有猎人,尤其是有长期狩猎经验的猎人。

人类经验是基于事理的学问。因而上述“1+1=2”或“1-1=0”的算式,如脱离事理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经验是事理化的学理,学问是学理化的事理。现实生活中的“求是”更多地要靠对“实事”的经验判断,是逻辑与经验,进而学理与事理的统一,而连接两者的媒介就是实践。无实践则无学问。

故此,学理不同于事理。学理为用,事理为本。学问不入事理,其学百无一用。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张文木:学问不入事理,其学百无一用”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科教兴国 民富国强

  科学属于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茅以升――桥梁专家。1896年1月9 日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任何一门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都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赵其国――土壤地理学...

教师节应该有主题

  新学年开学,便迎来又一个教师节。除了偶见商家打出“教师牌”外,似乎不见什么新闻眼。当然,各地都会有一些活动,但教师们只是备课迎新并不以为然,―――教师不言节,似乎没了兴趣。听几位教师朋友说,老一套,没什么意思。记得去年有教师建议应该给教师节定个主题,围绕主题做文章。但是毕竟人微言轻,没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