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内容

培养创新人才

2004年03月11日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在创新能力上仍有较大的差距。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各个环节。创新人才本身所具有的思维能力、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是创新能力的内因;营造严谨、务实、活性的学术氛围,必要的物理环境和创新机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外因。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为内因的优化确定基点。
 
  其一,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在于基于观察、判断、想象为主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基于抽象、推理和演绎为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具体运用。中国学生往往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惯于在现有的知识中进行归纳和总结,但缺乏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自觉与能力,所以少有原创性的发明和创造。
 
  其二,应培养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迅速,新的知识不断地产生,旧的知识不断地被替换。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自学能力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每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武器。从而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因此,除了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外,还要善于将所学的知识模块化,善于将知识模块整合和重构,以适应迅速更新的知识需求。
 
  其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要的环节。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承受成功和失败的韧性;自我否定与超越自我的勇气以及包容、谦让、合作的德行。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多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现有的考试选拔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此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另一重要因素。
 
  其一,营造严谨、求实、活性的学术氛围。其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当克服“满堂灌”、“作坊式”、“流水线”的培养方式,倡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堂教学、轻视现场实践的观念,提倡崇尚实践、善于实践的教学观念。
 
  其二,营造必要的教学和实验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中国学生为什么在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学和公司有所创新其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大学能提供一流的实验条件。这几年,我国大学,尤其进入“211工程”的大学更新了一些现代化的实验设备,部分地改善了大学的实验条件,但与国外大学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实验条件的改善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三,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机制作为强有力的保证。青年学生富有激情,思维活跃,这是创新的原动力。国外很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发明都来源于在校的学生。保护和激励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从机制来保证。
 
  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大学自当将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精神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观念而去不辍追求,这也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培养创新人才” 的相关文章

国外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如何处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成长的关系  问题是使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体系,还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问题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策略,一是由教师系统的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对这些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掌握。这种办法类似中国现有的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灌输。另一个...

孩子能不能搞研究

    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   美国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理论是……”“我的结论是……”   在中国人眼里,这些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或丫头,口气大得不得了。   我在国内当工人的时候,写过几个"电影剧本"。有一次...

我们如何建设世界第一流的大学

  面对新世纪,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除了硬件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是否也同样有一些在软件上着眼,着眼于长远发展之举。比如一方面,国家的211工程的硬件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有网络教育和英语教育的软件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我个人以为,网络教育和双语教育可能...

谈谈中国的考试、教育和用人

  考试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一个孩子到底怎样,需要一定的测量手段,以便获得客观的结论。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测量的客观性从来都是成问题的,鉴于偶然性的存在可能造成显著的差距,中国的教师们聪明地发展了臭名昭著的题海战术,试图指望孩子们接触一切可能的题型,以便应付一切“意外”。尤其重要的...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管窥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的现代化特征  综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征:  (1)教育对象普及化。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他们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例如,美国在州地方当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