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际合作 > 交际 > 正文内容

《黄炎培日记》中的陈嘉

2023年12月11日
   

黄炎培与陈嘉庚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两人都出生于19世纪70年代,都经历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民族内忧外患,两人都选择用兴办教育来挽救民族危亡。

黄炎培有写日记的习惯。黄炎培日记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字数累计700余万。黄炎培日记中一共有40余处提到了陈嘉庚。这些记载是二人长达40余年深厚友谊的见证。

 

从相见到相识

 

黄炎培与陈嘉庚二人相识于1917年黄炎培南洋之行期间。当时陈嘉庚就意识到,黄炎培将来一定能对自己在国内的办学活动提供支持。1917年8月出版的《教育与职业》杂志刊登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永久特别社员姓氏录》,陈嘉庚因捐“叻银一万元”而当选为永久特别社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第七条规定,“凡一次纳特别捐200元以上者为永久特别社员”。陈嘉庚所捐的叻银一万元远超这一标准。陈嘉庚的慷慨之举令黄炎培十分感动,二人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19年1月25日,黄炎培因为要替中华职业教育社征求特别赞助会员并考察侨民教育,再次前往南洋各地。2月7日,黄炎培抵达新加坡。甫一登岸,黄炎培即被陈嘉庚和周倬霖所派二人接至林义顺处。之后数日,陈嘉庚的名字几乎每天都出现在黄炎培日记中。据2月7日的《黄炎培日记》载:“在道南晤陈嘉庚,访之于谦益号。与谈中学事。”2月8日的《黄炎培日记》载:“晨,陈嘉庚同观中学校舍、橡皮厂。”

黄炎培此次南洋之行长达两个多月,于4月25日晨7时离开。不过,在黄炎培离开新加坡前,曾于4月21日、22日与陈嘉庚有过两次长谈。在这两次长谈之际,陈嘉庚向黄炎培透露,他即将回国在家乡厦门创办一所大学,并委托其帮忙物色师资。

 

从相识到相知

 

1919年7月23日,黄炎培按照他与陈嘉庚的约定来到厦门。黄炎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晨六时抵埠,陈嘉庚遣人迎至陈氏祠相见。祠在浮屿。”

在黄炎培抵厦的10天前,陈嘉庚就是在浮屿的陈氏宗祠发表演说,说明他筹办厦门大学的动机和经过。他当场宣布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和常年费300万元,这个金额相当于他当时的所有资产。

黄炎培的到来给了陈嘉庚更大的办学信心。7月23日上午,陈嘉庚把黄炎培带到南普陀寺旁的演武场。当天中午,陈嘉庚向黄炎培畅谈了他的办学设想。据当天的《黄炎培日记》载:“午,与陈君谈未来事,集美事,皆陈君延翻译。”

当天下午,陈嘉庚将黄炎培带至鼓浪屿华侨富商黄奕住处。在黄奕住家吃过晚饭,陈嘉庚与黄炎培一起返回位于浮屿的陈氏宗祠,二人又是一通畅谈,直至晚上12时才依依惜别。

黄炎培这次一共在厦门停留了5天。停留期间,黄炎培与陈嘉庚可谓“形影不离”。7月25日,二人“观通俗教育馆,幼稚园,女学校。”7月26日夜,黄炎培“为陈君屡陈对于集美及未来大学之意见,至十二时三十分始毕。”7月27日,因为陈嘉庚要去漳州,二人才“共摄影于祠之庭”,依依不舍分别。

7月28日,黄炎培登船离厦赴沪。在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陈嘉庚毁家兴学记》,这篇文章后来被《东方杂志》《北京高师教育丛刊》等杂志广泛转载。

 

共为团结抗战出力

 

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抵达重庆,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慰劳之旅。在重庆期间,陈嘉庚曾数次和黄炎培促膝长谈。3月31日,陈嘉庚再次出现在了黄炎培的日记中:“午,雪艇、枚荪招餐,晤见陈嘉庚、庄西言及译者李君铁民。四时,参政会茶会,听嘉庚演说。自抗战至廿八年底,南洋华侨捐款共二万万零五百万元,侨胞每人财产捐2%。”

陈嘉庚对国共团结抗日问题极为关切。他说,国共若不幸破裂而内战,则华侨公私汇款必将冷淡。陈嘉庚希望黄炎培以调解人之一的身份多多出力,推进国共和谈。

1940年6月1日,陈嘉庚终于冲破重重阻挠,在延安杨家岭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袖。同一天,黄炎培向重庆国民政府建议由陈嘉庚来担任“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的副委员长,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讯孔庸之,请决推陈嘉庚为募债会副委员长。”

不过,后来担任副委员长职务的并不是陈嘉庚,而是孔祥熙。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黄炎培惦记着尚在新加坡的陈嘉庚安危,立刻致电询问情况。1942年1月15日,黄炎培收到了陈嘉庚的复电。他在日记里写道:“得陈嘉庚新加坡复电。华侨抗敌动员会已组成。”

1942年2月1日,日本开始进攻。陈嘉庚不得不于2月3日逃离新加坡,黄炎培也随即和陈嘉庚失去了联系。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二人中断的联系才得以恢复。

黄炎培与陈嘉庚都是赤诚的爱国者。在晚清,他们都对国家主权沦丧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到痛心。在民国,他们都对国家积贫积弱和国民政府的无能感到失望。在新中国,他们都积极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是在同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他们二人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教育史的丰碑上。

 

(作者系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黄炎培日记》中的陈嘉” 的相关文章

建立社交圈交换经验、心得,以求自我进步

      在资讯化时代的今日,身为上班族,每天面对繁重的业务,若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确实掌握变化、扩张自我知训领域,对于前途的发展自是裨益良多。    除此之外,上班族如能藉由社交使自己接触不同性质的文明,即可激发本身的想像力及创造力,以正...

对人要宽宏大量

  爱和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同时存在、形影不离。有时,夫妻间爱得真挚,便恨得痛切;有时,误解突生遂势不两立,误解一释,便和好如初。情人怨所爱的人陡生恶习,慈母恨孩子久不成材,此怨此恨中正包含着深切感人的爱。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

强势老板最需要学习管理沟通

    一般人以为,只有自己的下属才需要学会与他的上级即老板沟通,而不知道需要学习沟通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身为老板的那些人你们!尤其是已经事业有成的强势老板,不仅从一开始就非常强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和事业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强势,极端的情况下,会变得让所有的下属和他身边的家人无法忍受!...

是成为朋友,还是成为对手?

      许多的时候,并不是别人喜欢与我们作对,而恰恰是我们对他人轻蔑的心态在不经意间 为自己树下了劲敌,并且因为这支劲敌的存在而使自己走向失败的命运。实质上,这打败我们 的并不是自己的对手,而恰恰就是我们自己。   二十世纪末,北京的一个大型展览中心为...

批评的艺术

      时下,批评在一些单位中开展不起来,不愿批评、不能批评、不敢批评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批评难、难批评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批评的语言艺术不高。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把“忠言”与“苦药”等同,足见批评的话确实不中听。因...

人际交往九条一般原则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九条一般原则。   (一)要以诚待人,不要过于世故。"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交往能做到一个"诚"字,必能老少无欺,从而赢得真诚的回报。反之,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对方的真诚相待。   (二)要言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