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精神 > 学习方法 > 正文内容

思维训练妙法

2004年01月14日
      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其实并不神秘,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你的思维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第一,在学习、工作中进行思维训练。学习知识是训练思维的理想途径。在数学(或物理)题的求解中,如能主动地进行一题多解,多变多思,步步深入,增大思维强度,则有利于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的培养。在做作业时,如能长期坚持以“快“为前提,以“准“为关键,“快“与“准“结合的定时训练,对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是十分有效的。
  第二,在课外活动、娱乐游戏中进行思维训练。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也是锻炼自己思维的方式之一。娱乐活动尽管带有情趣性,却需要运用智力,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打球、下棋、猜谜等涉及到思维的各种品质,它能提高人的聪明才智,培养与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游戏原本为儿童所喜爱,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游戏机,利用电子游戏机能进行各种复杂的智力训练,使思维品质的各个方面得到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因而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第三,在智力问答中进行思维训练。智力问题具有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例题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使自己在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得到迅速的强化。如脑筋急转弯就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比如问题“什么火车车厢最少“,正确答案是“救火车“。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受框框条条的限制。如能打破框框独立思考,另辟蹊径,有时会使我们摆脱困境。因此,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思考,想想种种可能性,如果进行了结合实际的广泛思考之后,仍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那么就有理由怀疑自己的思想是否有什么框框。一旦打破框框或思维定势,新奇的想法就会从脑子里跳出来,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思维灵活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顽固性,顽固性是一指遇事或解决问题不考虑时间、地点、条件等具体情况,而一味根据“常规“、“习惯“、“经验“想当然或生搬硬套,那样只会使人进退维谷,束手无策。所以要训练头脑,使思维活动具有灵活机动、随机应变的特征。如要求你用6根火柴棒摆成4个三角形,怎么摆呢?如果思维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恐怕是难以解决的。考虑该问题时,如能灵活地从平面转向立体,那么就能正确地解决问题。持久地进行这类训练对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是大有益处的。再如,善于在短时间内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这是人人都渴求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通过专门的解题训练,也会有所增强。有这样一个题:1个细菌经过1分钟便分裂为2个;再过1分钟,2个变4个;1小时后,1个细菌便能分裂成满满1瓶.子。假如,在1个同样大小的瓶子里,现在装有4个细菌那经过多少时间,能使细菌装满这1瓶子。要求你在20秒钟内完成该题。有的人会回答为15分钟,这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应为58分钟。因为,细菌1分为2,需要1分钟,2分为4又要1分钟。现在瓶子里一开始就有四个细菌,就等于省去了一个细菌最初的两次分裂,即少2分钟。因此装满一瓶子细菌的时间应为60-2=58(分钟)。在ZO秒钟内要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积极思考、正确判断、迅速作出决定。也就是说,需要思维的敏捷性。经常进行这类例题的训练,就能使人克服反应迟缓,犹豫不决的毛病。
  大家努力试试吧,争取做一个有良好思维品质的聪明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学习方法五原则

“思维训练妙法” 的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

安公论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工作生活阅历的增大,你会对此话有更深刻的认识。因为,你所需要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感到知识的不足,越来越体会到知识的可贵,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少年时只觉得是长辈用来激励读书的一句名言,到现在才感到它是实在的,钻心钻肉的肺腑之言。真所谓“少壮不...

冯友兰论读书

  冯友兰先生(1895一l990)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兼哲学史家。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

杨振宁论读书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与李政道合作,于1956年因对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于次年与李政道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认为,大凡学习方法,无非是"渗透性"读书和"按部就班"的常规式读书。他认为,知识是相互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

读书与书籍

  文学的情形和人生毫无不同,不论任何角落,都可看到无数卑贱的人,像苍蝇似的充斥各处,危害社会。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他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人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