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精神 > 学习方法 > 正文内容

探寻钱伟长的成才“秘诀”

2018年04月11日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7月30日在沪逝世。他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学界的“三钱”。

 

立志改学飞机大炮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19岁那年,钱伟长以历史100分、中文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还不到100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他在《八十自述》中说,正在考虑读历史系还是中文系时,“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义愤填膺的他决定弃文从理,“改学飞机大炮”。

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不同意,为啥?他知道钱伟长物理只考了5分。可钱伟长铁了心要学物理,经过1周的执着请求,吴有训被打动了。

 

学习不相信有天才

这名偏科生开始走进物理学的殿堂,并摸索出用思考的方法学习的“门道”。毕业时,他还成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我是不相信有天才的,我只相信勤奋,只要刻苦钻研,一定会取得好成绩。”钱伟长曾写道。许多认识钱伟长的人,无不赞叹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天才。但他从未承认过这一点,相反他说:“‘天才’是不存在的。无论谁,也无论有什么样的条件,要想学得好,要想搞出成就,最先和最后必不可少的都是勤奋。”因此,晚年他还自信地说:这么多年来,我没有懒过,我的知识没有老化。

 

创新立足经典求通识

钱老的学生周哲玮还记得,第一学期,他和同学吧选课表递给钱伟长看,没想到这位导师拿起橡皮擦擦去了许多课程,只留下一些经典课。

“其余的时间,导师就要我们去查文献,开展研究工作。”周哲玮回忆说,“钱先生还教导我们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已经是一年前的成果,教科书上的,起码是5年前的成果,所以,读研究生要紧的不是看书,而是看文献。”周哲玮还记得,钱先生非常希望学生自己通过调研提出问题。这些培养学生的理念,到今天依然不落伍。

后来,周哲玮还给钱先生做过助教,要帮他校对讲义。校对的时候,他想瞧瞧老师看的都是些什么参考书籍,没想到钱老师根本没有参考书,讲课内容完全凭脑子记忆。“一位70岁的老人,居然能够记下来长达半页纸的函数公式。”

 

发展以国家需要为专业

钱伟长有句名言: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周哲玮本科读水工建筑,硕士攻读固体力学,博士研究流体力学。在拿到博士学位时,他请教钱伟长:我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谁知就因这一平常问题,却挨了批评:“什么发展方向?国家需要你做什么,你就朝哪个方向发展!我这一辈子就是这样做的。”钱伟长常以自己为例,“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当然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不够也吓不倒我。真理只有一条,国家需要你干,你就学。”

的确,钱老一生学过十几个专业,科研生涯涉足几十个行业。每一次重大的改变和选择,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1931年,日军侵占东三省,他弃文从理,立志科学救国。1946年,他在每个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后,却放弃每个的一切,以探亲名义悄然回国。1948年,当他有机会重返美国加州理工时,因为签证申请表上填写“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栏中,决然填上“No”,放弃赴美。58岁学电池知识,也是缘于我国当时的坦克缺乏高能电池。64岁以后迷上了计算机,他甚至提出一种新颖是宏观字形编码方案,又称“钱码”……

直至八旬高龄,他还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孜孜不倦地钻研“不作Kirchhoff假设的弹性板壳理论”,但这还不是他的“关门之作”,2000年10月,他又写出了一篇50多页的长篇论文《中国魔方的构造特性及其不惟一性问题的研究》,从数学原理出发得到魔方结构及原理的普遍结论,令人叹服。

 

(原载《新民晚报》2010年7月31日)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探寻钱伟长的成才“秘诀”” 的相关文章

林语堂论读书

  本篇演讲只是谈谈本人对于读书的意见,并不是要训勉青年,亦非敢指导青年。所以不敢训勉青年有两种理由:第一,因为近来常听见贪官污吏到学校致训词,叫学生须有志操,有气节,有廉耻;也有卖国官僚到大学演讲,劝学生要坚忍卓绝,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暗讽时事。不幸的是这样的事如今也一样发生。...

杨振宁论读书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与李政道合作,于1956年因对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于次年与李政道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认为,大凡学习方法,无非是"渗透性"读书和"按部就班"的常规式读书。他认为,知识是相互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

读书与书籍

  文学的情形和人生毫无不同,不论任何角落,都可看到无数卑贱的人,像苍蝇似的充斥各处,危害社会。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他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人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

约翰・罗斯金论读书――读书如采金

  须知,获得知识就如同获得金子这种珍贵的物质一样,也是需要聪明才智的。   有这样一种看法,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是无从解释的。即大地为什么不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把所有蕴藏在地底下的黄金都统统集中到一个山上呢?这样一来,王公贵族,平民布衣,不都可以知道黄金的所在,并能无所顾忌地开采了吗?或者凭...

高效读书法

        1、善于收集学习资料。他们根据学习的目标,收集学习的资料,包括书籍、杂志、报纸、文献、录音带、网上信息等。   2、确定精读的资料,下功夫读懂读透。   3、按学习所划定的范围泛读,以取广采博收之效。...

如何读经典作品

    我觉得,读书,选择阅读经典作品是一条少走弯路的直径。中外经典作品都是作家呕心沥血的杰作,经历时间之河的筛选,多少代人的心灵得以浸润,因此流传了下来,自有它们经久不衰的魅力。多读经典作品,阅读的趣味和品位会不断提高,再读一般作品,就有辨别力和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