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精神 > 学习方法 > 正文内容

华罗庚的学习方法

2023年08月17日
   

2021年11月12日是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诞辰111周年纪念。华罗庚少年时因家贫而辍学,腿因病致残,却靠自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数学家之一。每当人们夸赞他是数学天才,他却谦逊地说:“天才出于积累。”

华罗庚从小就喜欢动脑筋,常常因为专心思考问题被人戏称为“罗呆子”。他初中毕业后入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为家里穷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但是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20岁时发表一篇论文而轰动数学界,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华罗庚进入了清华大学工作。4年后被提升为讲师。1937年他从剑桥留学回来后,任清华大学正教授。之后他发表了数十部著作,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水平。

华罗庚走路不方便,但他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他成为一代数学大师。除了数学论文,他还写了不少科普书,其中有一本为青少年写的数学启蒙书就叫《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体现了他的学习态度。

华老认为没有什么秘密的学习方法,学习不能取巧,要认识到学习的长期性和艰苦性。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学习的道路,都需要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读十本八本不求甚解,反不如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得精通烂熟。所谓烂熟,不只是会背会算,还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并且必须注意它的连贯性,依照深浅,一本一本地学习下去。不急不躁,细嚼慢咽。如果基础不牢固,半懂不懂,应用的时候就好像吃了夹生饭,不能运用自如。“要想一步登天万难,但步步踏实,何难之有?”

他曾引用《中庸》里的话“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表达勤奋的重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别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十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他也赋诗激励青年人:“发奋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老老实实干,痛下苦功夫,夸夸其谈者,荆棘满前途。”

“脚踏实地”需要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华罗庚是自学成才的,他说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书面上,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书面上的指的是结论、原理,书背后的是要设想科学家是怎样推论出来的。同时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自己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得出这个结论。这就是说,读书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关于读书,华老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读书先读厚再读薄”,这包括学习的两个过程:一个是“由薄到厚”,另一个是“由厚到薄”。前者指的是学习要积少成多,融会贯通,循序渐进;后者是整理概括、归纳要点、抓住关键,形成自己的逻辑。这个从“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华罗庚总结说:“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

例如关于数学的学习,很多人觉得数学难、枯燥,华老说:“把数学看成是公式的堆积,把定理作为该背诵的教条,把讲解说成形式逻辑的推演,把考试弄成为死记硬背按标准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地生搬硬套,这样的情况岂能不死不板不僵化!”这就是没有看到数学的美,没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是同科学发展而发展的,它怎么会死会僵呢。就数学本身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一个问题想不出时,固然有些苦恼,若一旦豁然想通,那滋味难道不是甜蜜蜜的,这和音乐、舞蹈艺术的享受有何不同。如果在成法之外,别开生面地想出一些新法来,那就更是其乐无比了。”

现代教育常常说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难何足怕,烦何足虑,死板更是吓唬不了人,何况事实并非如此,谓予不信,请下些功夫,试上一试,认清道路,信心自来,干劲随至。”数学如此,其他学科学习也是如此。

关于学习方法,华老还幽默地说过一句话:“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这被后学者戏称为“班门弄斧”学习法。华老的意思是说,不要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要敢于和强者较量。他说:“不怕低,只怕不知底。”不要怕难为情,不要不懂装懂,不要怕别人说:“你连这个都不懂?”“老师说过多少遍了”。做人要脸皮薄,求学要脸皮“厚”,正所谓不耻下问。只有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才能让老师对你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指导。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华罗庚的学习方法” 的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

苏步青论读书

  在中学时,苏步青用《左传》笔法写成了一篇作文,老师起初不相信是他写的,问他:"是你写的吗?"他说:"是的,我会背《左传》。"于是,老师挑了一篇让他背,他很快就背出来了。可见苏步青的古诗文写得好,是和他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优秀作品分不开的。   苏步青在读书上主张要多读、精读,他说:"我过去念...

秦牧读书法

  秦牧主张“牛嚼”和“鲸吞”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搏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

考生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

    为确保健康、高效复习,应注意: 1、一定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形成规律。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要想尽一切办法杜绝失眠。在考前一个月内,要将作息时间调整到与考试时间同步。 2、在紧张的复习中不可忘记锻炼身体,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3、在复习感到疲倦...

创新学习的方法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受学习与创新学习。尽管它们不是对立的学习方式,但侧重点不同。研究创新学习,就必须把研究创新学习方法作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也才可能实现创新学习。当然,创新学习也要遵循一般的学...

处级干部坐公交车和北大教授哭穷

处级干部坐公交车和北大教授哭穷 朱蓬蓬 近日,有两则网文在新华网被关注,一则是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透露,单位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将轮流乘公交车上下班。以体验民情,了解公共交通中存在问题;另一则是北大教授阿忆近日称准备复出做“主持”。阿忆称,之所以要“重操旧业”,还是因为一个字:穷!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