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73页

王争鸣:挺立高铁最前沿

2023年02月10日48
    他是同侪眼中的创新先锋,历任我国首条高寒高铁、首条高原高铁、首条沙漠铁路、首条湿陷性黄土高铁、首条地热铁路的技术决策者和领军人。   他是下属眼中的技术灵魂。仅用10年时间,就使专利零储备、年流失五六十名设计师的中国铁建铁一院,年产...

王争鸣:科技筑就通向世界的路――记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争鸣

2023年02月10日52
       五月中旬的北京,各国元首齐聚一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千里之外,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也已提早感受到了这个盛夏的炙热,只有在一场黄昏的阵雨之后才感觉到些许的凉意。   位于西影路上的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以下简称“铁一院”...

谭永华:始终保持一颗“雄心”――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航天动力专家谭永华

2023年02月10日39
    导读:航天界有一句名言,也是谭永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的心脏,是一个国家进入空间能力的基础。谭永华强调,在航天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要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始终傲立在世界航天科技高峰,就必须...

专访罗沛霖:科技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2023年02月04日33
    罗沛霖, 电子与信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1913年生于天津, 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带特荣誉衔哲学博士学位。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前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前成员。中国计算机学...

张光斗:江河作歌颂人生

2023年02月04日57
    在清华大学西南角那处幽静而普通的教师住宅区里,一个竹篱笆围成的小院便是张光斗老人的寓所。院中有他已故夫人钱玫荫亲手栽种的两排整齐的玉簪花,使小院绿意盎然。进入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着的周总理的照片以及三峡工程、密云水库、葛洲坝水库的照片,显示出老...

江河作歌颂人生――记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两院院士张光斗

2023年02月04日54
      一   张光斗1912年5月12日出生在江苏常熟鹿苑镇,其父张荔洲在常熟福山镇海关当职员,母亲浦氏在家操持家务,一家人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张光斗6岁开始上小学,他知道自己家境贫寒,供自己上学不容易,所以很用...

水之恋――记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张光斗

2023年02月04日54
    水之泽   银白色的线条,在绿色的草坪上默默流淌着,经年累月,无声无息。这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学楼前一尊雕塑??“水”。   不去大坝的日子,每个清晨张光斗都会提一只书包,拄一根手杖,出家门沿一条小路朝那“水”的...

张光斗:举目江河阔,寄身天地间

2023年02月04日66
    原标题:举目江河阔,寄身天地间――纪念张光斗院士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学人小传   张光斗(1912―2013),江苏常熟人,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1934年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后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三士科学家”罗沛霖

2023年02月04日35
    摘要:“力量源于理想,真情只系延安。超远雷达罗万象,电子信息扩百专。算机冲最先。吁振工程技术,疾呼建院十年。产业科研双共进,华夏强国一梦圆。奇勋著史篇。”书法家张飙的这首词,全面概括了罗沛霖的伟大一生。这位被称为“战士、博士、院士”的“三士科学家”一生不...

张光斗的做人三原则

2023年02月04日57
       “他这一生可以用8个字总结:奋斗一生,奉献一生。”张光斗的学术秘书、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王光纶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   张光斗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