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中华英雄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我和你们一起深潜”

2019年09月21日31
  俄罗斯在发射载人飞船时,有一项仪式令人印象深刻。航天员进入飞船前,飞船总设计师会在任务书上签名,并告诉航天员:“没有把握我不会送你们去。” 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有所不同。当我国第一代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开展深潜试验时,黄旭华说的是:“我和你们一起去。” 1970...

文字背后的精神境界和民族大义――忆西南联大学人

2019年09月16日37
    当年与闻一多等人一道,从长沙出发,横穿湘黔滇的吴征镒,是当时教师辅导团11名成员中唯一健在的联大老学人。 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   植物学家   1916年,吴征镒出生于扬州一个...

学习李德威,无私贡献谱写青春华章

2019年09月16日30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9月15日中午,在武昌一居民小区,30多名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和学生拥挤在恩师李德威教授灵位前,重温李德威生前留下的这10个字,心潮起伏,情难自已。“他是少有的为了单纯的科学梦想而勇于探索的人。”李德威的导师、构造专家杨巍然教授说...

李德威弥留十字续写崛起情怀

2019年09月16日27
    9月14日中午12时25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在不能言语的弥留之际,躺在ICU(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他借来护士的笔颤抖着写下了“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10个大字,第一次写出来的字护士不大认识,李德威使尽...

李德威爱国之情,如干热岩般炙热

2019年09月16日29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9月15日中午,在武昌一居民小区,30多名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和学生拥挤在恩师李德威教授灵位前,重温李德威生前留下的这10个字,心潮起伏,情难自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在不能言语的弥...

李德威用生命诠释了“追梦之路”

2019年09月16日29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9月15日中午,在武昌一居民小区,30多名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和学生拥挤在恩师李德威教授灵位前,重温李德威生前留下的这10个字,心潮起伏,情难自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在不能言语的弥...

“神探”背后的精神力量――记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黑龙江省公安厅原刑事技术处处长崔道植

2019年09月13日36
    【时代先锋】   凭几枚弹壳就能拨开案件的重重迷雾,仅半枚指纹就能从茫茫人海中锁定真凶……“白宝山袭军袭警案”“张君、李泽军系列抢劫杀人案”“郑州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等系列重大刑事案件成功告破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1955年从...

谭延�]:书法境界,就是把不重要玩到极致

2019年07月10日39
  1920年9月9日古城长沙的潮宗街,一家微不足道的书店开业了。 一位中年官员在一众簇拥下,从绿呢大轿里出来,来到这家书店门前,并为书店剪了彩,只见门上四个雄健的颜体匾额“文化书店”,这匾的书写者正是此官员--当时湖南的最高统治者--督军兼省长谭延�]先生。 经营...

袁隆平接受央视专访:中国粮食还是不够吃的 农民不种就麻烦了

2019年07月10日31
    他把杂交水稻种到沙漠,种到盐碱地;他把杂交水稻种到非洲,种到全世界。 他曾说,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给国家至少增加1亿亩耕地,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他曾说,按现在情况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增产1亿6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是我的梦想。《面对面》将带你亲密接触我...

"七七事变"之后:激战卢沟桥的中日高级军官结局如何?

2019年07月09日34
  关于“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局,相关著述为数不少,但对于事变过程中的相关将领的情况,除几位特别著名人物外,则鲜有介绍。值此抗战全面爆发八十一周年,不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军人的简要情况吧。 宋哲元生于1885年,山东乐陵人,字明轩。毕业于第6镇随营学堂深造班,时任冀察政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