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的为人为官之“道”
2017年02月24日27
“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首名为《偶感》的诗出自一个叫冯道的人之手,它表达了自己就是在虎狼相残的乱世之中也要出人头地,修命立身的志向。 冯...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2017年02月20日35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 ――谨以此文,纪念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100周年...
钱煦:要主动学终身学,还要善于合作
2017年01月28日29
北京出生-上海成长-北京求学-迁往台北 “我觉得有机会就要去尝试。”――16岁进大学。 1931年,我出生在北京,两三周后,父亲钱思亮从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留学,母亲带着我留在北京,哥哥...
王蒙:多数知识分子放弃西化幻想
2017年01月27日34
年过七旬的王蒙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对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中世道人心的浮沉,给出极富智慧、充满宽容的人性观照与评说。这位文化大家自诩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的日常生活被写作、读书、巡回讲演占得满满,“生活得很忙碌也很充实”。 ...
扒着门缝看历史:急流勇退之曾国藩
2017年01月21日32
观曾国藩一生,其为官之道可称大智慧。其核心,就是韬光养晦、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梁启超先生曾有一句话,评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十分精辟。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曾国藩面临一生的重大选择。其时,湘军克南京。曾国藩旗下...
一代学术大师:吴宓教授
2017年01月17日34
真正传之久远的学术大师,其声名之大,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本人的学术造诣非凡,为学界所瞩目和公认;二是教书育人,真传弟子在其教帜之下卓有成就,闻名于世。集二者于一身者,可谓真大师也。曾在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当过外语系系主任的吴宓先生就是这样的...
陈寅恪的人格魅力
2017年01月16日37
清华大学王观堂纪念碑铭: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
最有思想的大学校长退休,他的文章你读过几篇?
2017年01月13日40
2014年10月23日,这位最有思想的大学校长退休了,他曾经给大家留下了哪些思想火花呢?在众多讲话、文章中笔者节选出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2014年10月23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卸任,将接力棒交给从中山大学调来的许宁生。 自2009年1月14...
访梁启超幺子、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2016年12月04日32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生于北京。其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作为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1929年1月19日,梁...
何氏三姐妹:享誉中国科学界
2016年12月03日29
科苑“何氏三姐妹”,在新中国的固体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以及植物学领域,为中国科学事业得发展做出了难能可贵得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永远镌刻在人民共和国科学园地的功勋柱上。 求学海外不辞遥 位于汾河岸畔得灵石县两渡村,是“何氏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