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更多内容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黄大年:生命,为祖国澎湃!

2023年11月26日34
    他是国际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科学家。 他让中国正式进入了“深地时代”。 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舰队后退了100海里。 他,就是黄大年。     让报国初心铺染生命底色――海归战略科学家黄...

GPT还远远不是真正的智能

2023年11月25日36
    近期OpenAI引起了一场世界瞩目的人事变动,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治理风险问题的关注。,这里将对GPT做些分析,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拍砖指正。 GPT本身就是一个基于机器学习与人初步合作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它可以生成逼真的文本。虽然GPT在生成文本方面取得了显著...

人类与机器的注意力机制

2023年11月25日33
    人类的注意力机制可以理解为一种将价值转化为注意的过程。在面对大量的信息和刺激时,人类无法同时关注和处理所有的事实和细节。因此,注意力机制帮助人类筛选出具有重要性和价值的信息,从而使注意力集中在最相关和有意义的事物上。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根头发可辨身份

2023年11月25日32
    一种新的技术可以让法医仅凭几根头发便能揪出罪犯――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根据一根1厘米长的头发识别一个人,而且这种方法比类似的蛋白质分析技术灵敏8倍。如果这种新方法能够进入法庭,将极大扩展警方在犯罪现场识别罪犯的能力。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

人休息脑更忙

2023年11月25日35
    人类的大脑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运转。当人们休息时,神经元会放电,重现最近的经历――这似乎能提高作决定的能力。 这种重现发生在一个叫做海马体的区域。众所周知,海马体对记忆很重要。过去的研究表明,当老鼠在迷宫中穿行时,海马区的神经元活动遵循一种模式。随后,当老鼠睡觉或...

科研四境界

2023年11月24日3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是国学大师...

搞科研要学习韩国队的四种精神

2023年11月24日36
    韩国队在2018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顽强拼搏力克卫冕冠军德国队。这非常出人意料,大大提振了我们亚洲足球的雄风。但是,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韩国队一直是一支永不放弃(Never give up)的队伍。现代科研分工越来越细,更加强调团队协作,科...

丁肇中演讲启发的“中国科学家的升官悖论 ”

2023年11月24日33
    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2018年7月6日在山东大学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经历的现代物理的重要实验以及自己做自然科学研究的体会。在演讲中,他还特别指出:中国的科学家一有成绩以后,就升官了。升官呢,用我的话说,就是“误入歧途”了。...

名教授英年早逝之头衔猛于虎

2023年11月24日35
    最近,有几名具有国家级头衔的著名教授在四五十岁的英年早逝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大家在哀痛和哀叹的同时,也在默默思考如何在压力与日俱增的科研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和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搞科研,不仅要与国内同行竞争,还要和国际同行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以前做科...

如何成为科研牛人?

2023年11月24日34
    由于漫长的新冠疫情,大家在鼠年蛰伏了1年,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牛年。由于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在牛年,我国疫情已经基本消除,遥遥领先于发达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基本恢复了正常,真的是“牛”转乾坤啊。 作为科研人员,在我国科研大部分指标已经稳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