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品质
2024年05月19日38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充满生机活力,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这得益于中华民...
《棋事》专访周星增:建围棋之桥 建教育之桥
2024年05月18日38
周星增一进门,正好碰上一位相熟的围棋记者。他呵呵笑着过来拍了一下这位记者的肚子:“又长胖了!” 与其说周星增是个“老总”,是个企业家,还不如说他像个老师,就是那种平易近人的中学教导主任,不是很严厉,比较亲和,却又不乏严肃。 ...
张文木:诱倒对手的最佳方式是在其双脚悬空身体失重后使其远离资源
2024年05月12日37
政治家是实践地缘政治学的主体。历史上,能够批判性地吸取和运用学者研究成果,充分认识不同地理空间的不同特点,较好地把握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能力的匹配及其矛盾转化关系的政治家,一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的认识会使国家培养元气,行稳致远,而这样的学识...
嫦娥六号月球“出差”干什么
2024年05月09日36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据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介绍,该任务飞行全过程约53天,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
目标构建“智慧天网” 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2024年05月09日33
2024年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智慧天网”是清华大学原创提出的中轨泛同步轨道天基网络解决方案,以8颗中轨宽带通信网络卫星为一组,部署...
张文木:我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劳动者――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
2024年05月05日31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看世界》在2007年1月号(上)和2月号(上)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张文木先生的系列文章:《大国战略:谁是我们崛起的障碍》、《海权是中国崛起的第一要素》、《美国的朋友永是打不败的对手》等等之后,全国不少媒体予以...
董成龙:留美时期林同济的中国东北史研究
2024年04月27日38
【提要】以战国策派闻名的林同济,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撰写了有关东北问题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他认为,文明与地缘对应两个层次的“天下”,一个是等于中原汉地的“天下本部”,一个则囊括了作为“天下边陲”的夷狄之地,两种“天下”的张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东北是中...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
2024年04月27日35
王世真为他钟爱的核医学努力了整整半个世纪。“用同位素、核射线观察活性物质在体内的活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这项重大技术已在中国医学界生根开花,以其卓越的灵敏度、准确性惠泽了千千万万个生命。当初引领它一步步走进国门的,正是这位“中国核医学掌舵人”――王世真。 1916年3月,王世真...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核放射成救人金钥匙
2024年04月27日36
世界上最早参与研究放射性核素的科学家之一、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逝世一年多了。他所开创的中国核医学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亚洲核医学领域的领跑者。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负责人吕瑞花轻轻翻开王先生的学术笔记和其他手稿资料,“19...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
2024年04月27日33
学人小传 陈达(1937―2016),江苏南通人。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1963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2001年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创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