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中国式人情的经济学反思

2011年02月27日26
    人情啊 人情   策划/刘旗辉    执行/李 楠   人情有没有用?人情有多大用?   现代通讯越发达,人们却越来越孤独,人情扎堆成为一种精神取暖方式。在人们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人情成为最后可以信赖的依靠。然而,中国人更多体会的,却是人情...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一个发言稿)

2011年02月25日33
     我主要从两个路径来谈我对于中外教学法之比较的认识,第一个路径是理论的视角,主要缘于我本人的科研方向有一个是中西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我在西方道德教育思想领域出版了一部专著《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并发表了10几篇论文。这些研究让我对于中...

中国现实差距仍大 不可轻言超越日本

2011年02月25日36
  中新网10月13日电 香港《大公报》13日刊文《不可轻言“超越日本”》说,日本真正是国强民富,而中国目前还只是国富民小康而己。日本是一个在许多方面都出类拔萃、值得中国人认真借鉴和学习的国家。中国绝不可以轻视日本,要正确认识日本的价值。重视和学习日本的价值,是今后中国在赶超日本的过程中...

走向更大的荣耀

2011年02月25日26
  盛大的国庆阅兵、游行和联欢活动犹在眼前,天安门广场作为世界最宏大的舞台,再度展示了国家的威严、人民的欢乐与集体意志的统一。无数中国人震撼于电视中方阵和人潮通过城楼的昂扬画面,体验了个人与集体、家与国高度合一的高峰情感。 如同寄百年之思、遂百年之愿的北京奥运获得“无与伦比”的评价,这...

我们无法想象的新世界来临了

2011年02月21日27
  对我个人来说,2010年的最大感受,是因为网络我突然交了很多朋友,虽然这些朋友大部分没有见过面,虽然大部分网友用的是网名,但是因为这些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给我留言,我们交流,我慢慢地把他们当成了亲密的人,当成了我的朋友。我的生活,因为这些朋友的应和,变得丰富起来。有的朋友,我忍不住问他们...

国民精神转型需要个体觉醒

2011年02月09日25
      摘要:全面转型的时代,对于每个正在获得更大自由度的个体和群体来说,要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心态转变、心理调整以及精神转型。其中精神转型的核心在于消除已经从根本上制约乃至误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的情结。 脆弱紧张的精神世界与强...

用掌声和微笑提升国民精神

2011年02月09日30
    奥运实实在在来了。开幕式上那些呐喊的脸庞、挥舞的彩旗、梦幻的烟火,让13亿中国人,连同世界各地民众,一起感受了人类体育盛典的恢宏。   奥运的快乐,也从8日晚开始真正步入进行时,赛事自9日全面打响。世界把这场盛典交给中国,中国没辜负世界的期望。为奥运而建起的鸟巢、水立方等...

消除社会心理压力有赖国民“精神转型”

2011年02月09日25
    社会心理的转型、升级实质是一种“精神转型”,其核心在于消除那些从根子上制约乃至误导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心理情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在全面转型的时代。要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心   态转变、心理调整以及精神转型。因为在一...

图书馆长敞开的是思想自由的大门

2011年01月27日31
    自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及附近的农民工。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18日,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在微博上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一微博被转发了5000多次,光评论就达到1200多条。不少博友...

美国小学教育离不开大自然

2010年12月26日32
  书本上的知识,是别人嚼剩下的馍,是把别人发现的知识传授给你。你并没有读自然的“原典”,“自然课堂”,则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然的“原典”,以激发他们原创性的解读 女儿在美国土生土长,五岁基本就不会讲中文了。她当然不是典型的美国孩子,但却是地道的美国孩子。从她身上,多少能看出美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