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通过制度正义走向社会和谐

2005年05月16日23
2004年的中国政治是以人权入宪开始的,以建设法治政府的构想为枢纽,最终形成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可以说,这三大理念已经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2005年以至未来更长时间内中国社会制度演进的方向。   2004年我们目睹了众多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煤矿发生矿难,不良商人以假药和劣质食品危害民众健康。   20...

把握好精确与概略的度

2005年05月11日30
作战计划是指挥员决心的具体体现,是部队作战准备和行动的基本依据。对作战而言,计划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这主要表现在细化决心,增强操作性;配置资源,避免盲目性;预先筹划,提高时效性;明确任务,减少依赖性等方面。鉴此,有人提出作战计划的制定要越精确越好。这虽没错,但也要辩证地看。   也就是说,当作...

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比较

2005年05月11日25
人们常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智慧,当然不同的民族对智慧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所代表的东方智慧观念,与洋人的西方智慧观念有很大差距。西洋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无非亚里士多德、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之流,都是理论家、发明家、创造家。中国人心目中的智慧人物是谁?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诸葛亮”。诸葛亮有什...

谈谈教育

2005年04月24日26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一般有远见的政治家都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他们决不会让教育产业化,成为挣钱的工具。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有怎么样的教师队伍,就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他们应该是德高望重的人格的榜样,他们应该是各领域中先进文化和先进科技的探索者,他们应该是热爱祖国、忠...

创造力与创造力的实现

2005年04月24日33
人的创造力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创造力就象树的根部一样,是生长发育的根本。婴幼儿需要发展的是他的创造力,而不是过早地去获取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      创造力是一种无意识的能力,是微观存在扩展为宏观存在的过程,是有意识对无意识的认识和利用,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从无到有。...

李方华:探索来源于兴趣 决策取决于把握

2005年04月23日30
  李方华简介   李方华,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家,中国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开创者,中国建立并发展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代表人物。1932年1月出生于香港。1950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52年保送到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学习,1956年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中国电子显...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2005年04月23日20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

在“技高一筹”上下功夫

2004年11月17日32
狭路相逢勇者胜。对于现代战争来说,更重要的是两军相逢技高者胜。这不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更是一条铁的规律。《世界百年空战纪实》一书所载,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张积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乔治・戴维斯的战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什么叫王牌飞行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

信息时代,作战思想大转向

2004年11月12日24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性能与战场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战斗力要素不断增加,新的战斗样式不断涌现。这一切推动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而战争形态的改变必然导致作战理论的更新,并促使作为作战理论核心的作战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

与其重构精神,不如再建社会

2004年11月02日27
《中国新闻周刊》200期纪念专刊,气度非凡,在《重构中国精神》的专栏标题之下,以追求信仰、道德重建、公益精神、公民精神、理性精神、文化自信、职业伦理等条目,专事讨论当代中国精神的重构,实是切中时世。然在此问题上,却见仁见智。   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领域从来没有真正的寂寞。只是这种种精神的表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