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黄大年:生命,为祖国澎湃!

2023年11月26日35
    他是国际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科学家。 他让中国正式进入了“深地时代”。 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舰队后退了100海里。 他,就是黄大年。     让报国初心铺染生命底色――海归战略科学家黄...

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渊源

2023年11月10日28
    团结统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其融历史观念、哲学思想和治理理念于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即使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都始终保持积极而强大的张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

忠诚、执着、朴实的英雄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

2023年11月10日27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十分钟的讲话,五次雷鸣般的掌声,响彻金色大厅。...

适合做管理的人,都有双重人格:雷霆手段,菩萨心肠

2023年08月30日28
    导语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管理?如果这个问题不好直接回答,你不妨间接思考一下,过去的职业生涯里,你经历过几任领导,你最佩服哪些,你觉得他们算不是好的管理者?如果是,他们身上有哪些特质? 好的管理者,大都是让你既恨又爱,你不一定...

唱响工程师精神 打造“中国制造”

2021年11月21日28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工程师”。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顾明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设立“工程师节”!顾明认为:培养工程师队伍的忠诚、敬业、奋斗、团结精神,是设立“工程师节”的核...

悼念�O坚守以至仁

2021年08月15日26
  2020年7月24日15点54分―― 郑守仁院士辞世的噩耗传来,令人悲痛万分! 郑院士(我常常称郑总,也称郑院士、郑先生)工地奔波、认真负责、尊重科学、简约生活、质朴待人、专一匪石、克己奉公的形象从心里又浮现在眼前。 往事再现,故人已远,思切种种,怅然泪下…...

91岁袁隆平逝世!这位“魔稻祖师”才是永远的“国民偶像”!

2021年05月23日26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环球人物》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袁隆平今日上午一直在医院抢救。此前,他身体状况就不太好。   《...

“士”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脊梁

2019年09月12日24
    “士”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脊梁,召忽名气虽然不大,但也是其中一位。 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国君之位失败之后,只好暂时退回到鲁国从长计议,过了没多久,鲁国就发兵来攻打齐国,要替公子纠夺回王位。但是,这场战斗齐国胜了。鲍叔牙乘胜追击,还给鲁国写了一封软硬兼施...

《史记》20句,奠定中华民族的性格

2019年02月02日29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出处:《屈原贾生列传》 大意: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本源。人困顿时就希望回到本源,所以劳苦疲倦致极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病忧伤悲惨的时...

胡雪岩启示录

2018年06月29日27
    德行定终身   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曾仕强 人性即爱心 人看得见的东西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看不见的。 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曾仕强 中国古话: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