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2021年04月03日30
彭士禄,1925年生于广东海丰,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
攻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
2021年03月20日41
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创造了无数奇迹。但由于这些工作大多属于“绝密”级别,因此背后的故事也多数鲜为人知。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带领团队攻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历程,就是其中一则神秘的传奇。 ...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核心部件“甲种分离膜”
2021年03月20日37
在吴自良一生的科研之路当中,研制核浓缩元件“甲种分离膜”的经历让他倍感光荣。“两弹一星”的研制,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吴自良正式这项浩大工程中的一员。 1956年,国家在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第一个远景规划的时候,部署了原子弹的研发...
钱塘江大桥文献寻访悲喜记
2021年03月18日28
民国时期由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铁桥――钱塘江大桥,是一项公认的设计优良、技术先进、建造难度极大的重大工程,由时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曾养甫定议,延聘当时中国最为知名的桥梁结构学教授茅以升主持,从1932年动议筹划到1937年秋季建...
真后悔没再跟他聊聊
2021年03月17日28
3月4日中午,记者接到远在美国的贺贤土院士回复的电子邮件;晚上8点,贺贤土打来越洋电话,在美国时间早晨7点的宁静、北京时间晚上8点元宵佳节的鞭炮声中,贺院士和记者分享了他对彭先生的珍贵记忆。 “我是从我美国的朋友和网络上得知彭先生去世这个消息的,非常...
最好的悼念是学习他的精神
2021年03月17日31
“我想,对老先生最好的悼念是学习他的精神;不一定都能学到,但是努力学一点,对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可能是很有益的事情。尤其是我自己,应该向先生学习,努力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渌和记者谈起了与彭桓武先生接触中的往事,他的声...
物理学家心中永恒的光芒――纪念彭桓武院士
2021年03月17日31
彭桓武院士走了。中国科学界,尤其是中国物理学界无不为之哀痛。因为,作为一名物理学家,能够像他那样对世界物理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对中国物理学给予持续推动的科学家屈指可数;作为一个血肉之躯,能够像他那样锤炼自己灵魂的人绝世独立。他的科学底蕴和崇高境界,对于现今科技界具有深...
陈能宽:诗词情怀写豪迈
2021年03月16日26
在“两弹一星”的功勋册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在长达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他隐姓埋名,不为人知。旁人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受命参与原子弹研制中最为关键的“爆轰物理试验”之前,他从未接触过炸药,甚至连雷管都不知为何物。然而,他却不辱使...
陈能宽谈中国原子弹意义:三大效益外有两点后效
2021年03月16日27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五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我在现场参加试验,亲眼看到伴随着春雷般的响声和急剧升腾的蘑菇云,参试人员纵情鼓掌,热泪盈眶。我现在回想,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究竟给了我什么启示呢?有一段时间曾听人说,“国防科研花了那...
大国脊梁――陈能宽
2021年03月16日27
“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图尊严。”这首七绝抒怀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陈能宽于1985年写成的诗作,是他许身报国、无怨无悔的人生写照。 陈能宽,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人,男,中共党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