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吴有训:要留正气在人间

2022年08月01日35
    人物简介   吴有训(1897.4.26―1977.11.30),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大学“以高水平科研支撑的高质量大学教育体系”的创建者和实践者。 科研贡献主要体...

吴大猷谈通才教育

2022年07月27日33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由来已久,它不仅制约了科学发展,也影响到社会进步。我原以为这是内地教育的一大失误,后来读《吴大猷文录》(《大科学家文丛》之一,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才知道这个问题在我国台湾省也出现过,但由于吴大猷等人及时发现才得以纠正...

诺贝尔奖与华人―吴大猷教出双杰不居功

2022年07月27日32
    华人在诺贝尔奖上大放异彩,起源于1957年的杨振宁、李政道。二位得主皆师出台湾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之门。杨、李都说过,因为有吴大猷当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教导,日后才有机会得奖。 有“中国物理学之父”美称的吴大猷,南开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物...

永远怀念吴大猷老师――黄昆

2022年07月27日31
    2000年3月4日,吴大猷老师不幸逝世。噩耗传来,我万分悲痛。近60年来,吴大猷老师和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吴大猷老师倾注毕生精力,为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杨振宁、李政道和朱光亚等有重大科学成就的物理学家,都曾在二...

吴大猷的老师和学生

2022年07月27日32
    吴大猷是闻名国际的学术大师,成就斐然。可是,在他自己看来,“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生活,好像一条河,顺水下来,没有很大的波折,谈不上什么奋斗。”这除了自谦之外,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保持学者本色的吴大猷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取得辉煌的成绩,得益于学术的传承及...

无尽的思念 无穷的动力

2022年07月13日33
    时光过得如此之快,转眼即逝,黄秉维先生已经离开我们近两年了。今年黄先生诞辰90周年,众多学者撰文表达怀念之情。作为他的学生,没有资格对先生的学术水平和贡献品评,我愿把亲身经历的一些琐事写出来,以多方位展示先生绚丽多彩的人生世界和人格魅力,并藉此表达我对先...

勤学教诲育英才 鞠躬尽瘁维地学

2022年07月13日31
    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二十个月了,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也已经过去了十三个月,回顾近年来走过的路程,先生的谆谆教诲依然犹在耳畔,先生的音容笑貌依然犹在眼前。先生的言传身教就象灯塔一样指引着学生的人生跋涉…… 先生珍惜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去看书,也非常重视学生看书...

郭永怀夫人李佩追忆钱伟长

2022年07月05日36
    获知钱伟长先生去世是在7月30日中午,第二天,也就是7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佩在北京中关村的家中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专访,回忆起她记忆中的钱伟长。 李佩是著名力学家,我国导弹、核武器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夫人。70年...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2022年07月05日29
    “我的毕业证上不会再有‘钱伟长’三个字,但您,永远是我们的校长……”在上海大学哀悼老校长钱伟长的网站上,一名学生这么留言。 1983年,钱伟长来到上海大学的前身上海工业大学――一所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工科学校担任校长,1994年,他续任新的上海大学...

梁思成先生改稿|侯幼彬口述史

2022年07月04日29
    作为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美学家的侯幼彬先生,一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寻觅建筑之道》中,他以口述的形式,将自己与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绕不过的人物――梁思成、刘敦桢、陈志华等人就建筑上的轶事片段,娓娓道来,让后来者的我们,得以看到在那段特定历史时代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