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陈寅恪
2023年12月11日33
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任教于清华大学。那时,每当上课铃响后,便有一位穿着皮袍,外面罩以蓝布大褂,头上戴着一顶两边有遮耳的皮棉帽,右手拎着一个蓝布大包袱,走路一高一低,相貌稀奇古怪的纯粹国货式的老先生彳亍而来,这就是陈寅恪。 一位名闻天下的大学者竟被学生们称为一...
胡适的教诲
2023年12月11日34
1946年至1948年,胡适在北大任校长,当年,29岁的沈善炯在北大生物学系任助教。不久,他收到加州理工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当时,由于国内战事吃紧,国民政府忙于南迁,出国留学的事情无人负责,因此,沈善炯的出国手续迟迟没拿到手,很是着急。就在他犹豫彷徨之际,有人提...
容庚的爱才惜才
2023年12月11日32
容庚出身于清末书宦世家。1922年,经罗振玉(近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引荐入北京大学研究国学,历任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等,他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鉴藏家。 有一年,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学研究生计划招收2名,有6人报名,成绩都超过了...
林徽因设计校徽
2023年12月11日29
1928年8月16日,张学良出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这年9月,梁思成应邀来到东北大学筹建中国高校第一个建筑学系,并担任系主任;第二年3月,林徽因也前往任教,他们分别主讲中西建筑与设计、美术与建筑设计等课程。 张学良挂帅东北大学后,认为学校应该有一个既符合国情又...
张伯苓的朴实
2023年12月11日32
张伯苓相继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其经费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由此他得了个“化缘和尚”的绰号。张伯苓把募捐到的资金登记造册,账目完全透明化、公开化。他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绝不允许有丝毫的浪费,更不允许落入私人腰包。他的生活始终朴实无...
给研究生新生的五点建议――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启发
2023年11月11日34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110多万研究生新生怀抱科技强国的梦想在金秋九月陆续来到了美丽的大学校园,即将开启他们的科研之旅。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研究生新生是科研的生力军。作为新生,你们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的...
“三年白头”的吴尊友:曾嘱咐学生投身疾控要“善待自己”
2023年10月30日28
2023年10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吴尊友,以60岁之龄病逝,引来一片唏嘘,不少网友自发悼念。 他曾嘱咐学生要“善待自己”,因为“我们肩负着保护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的...
“要做第一流的学问,非如此不可”――何炳棣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些深思
2023年10月21日27
我初次拜识何炳棣先生是在1986年,但在此之前就已从先父李埏那里得知何先生的大名。先父与何先生是西南联大时期的同学(先父当时是研究生,何先生是本科生),何先生在2000年出版的自传性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中也提到他与先父的同窗之谊,并写道:当时他对“(...
追忆|陈彪如先生对华东师大在经济学科建设方面贡献
2023年09月04日30
陈彪如先生逝世已经十三个年头了,他对我校经济学科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 陈彪如教授1951年院系调整后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直到2003年春逝世,在师大整整工作了半个多世纪。作为他带教的青年教师和同事,我与他共事四十七个春秋,交往甚密,许多事鲜...
钱锺书:深度利用图书馆的典范
2023年08月27日31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回国后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研究。钱锺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名例举的九位中国现当代哲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