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 > 家庭 > 正文内容

不孝有三,为什么无后为大?

2009年11月30日
   

中国传统文化的亚圣孟子曾经郑重地宣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其他两不孝分别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这差不多成为中国二千多年来文化传统中颠扑不破,不容质疑的真理。热爱传统文化,特别是痴迷儒家文化的人常常喜欢问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数千年来,许多古老的文化都灭亡了,而仅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一以贯之,一直延续到今天?言下之意,就是我们这种传统文化是特别有生命力的,特别有道理的。因为这么有生命力,这么有道理,因此二十一世纪,风水轮流转,世界将再次属于我大中华了。而现在正中我大中华伟大复兴的时刻。

无可置疑,中国这几年确实是赚了一点钱,但是人均一算,其实仍然是一个穷国,挣的这点钱,其实也是拿我们老百姓的汗水与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拼的是苦力,并没有什么技术分量。而且地区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十分巨大,到目前为止,仍然看不出有什么办法缩小这个差距,从而达到和谐社会的目标。就算实现了第二孝:免家贫亲老,为实禄仕。但是这远不如不孝者最重要的一点,即“无后”。

至于为什么能够延续这数千年而不绝,我以为首先要归功于孟子。如果不是他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以其极苦难的历史,是万不可能延续到现在的。只有这句话是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你看,中国人,无论是怎样的动乱,怎样的天灾人祸,怎样的罪恶深渊,都不会忘记人生第一大任务就是传宗接代,甚至像穆桂英挂帅与胡夷苦战于沙场的时刻,也仍然不忘记生下一个娃娃,以免不测被战死,落得个无后的骂名。有人在,就不愁这个传统文化没有人传下去。西方有名言曰:人是文化最深刻、最具体、最生动的载体。“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一名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理解也是恰如其份的。

当然,在孔孟看来,所谓人,所谓传宗接代的工具,当然不算女人。在他们看来,女人不是人,生了无数个女孩子的家庭,也仍然视同绝后,与什么小孩子也没有的家庭是一样的待遇。无论上家谱族谱,无论上家里的神主牌都是没有份的。这样的家庭在家族里没有任何地位。因此,无论生多少女孩,也无论这女孩将来多么有出息,倘若没有一个带把的出来,就等于此生功亏一篑,什么都是空的了。在这里女孩子似乎就是小数点后面的0,只有那个带把的才是小数点前的1,这虽然不近人情,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关键原因。

首先要延续这生命,也就是传宗接代,然后才谈得上是否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生下来是最重要的,至于生下来过得是否过得有人样,这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农村现在计划生育仍然十分难搞下去,就是因为这个。你想想,吵架打架的时候,只有一个独子的家庭是十分可怜的。人家生有五男,虽然十分没有文化,十分粗野,素质文明都不高,但是一旦吵架打架却是十分管用的。他家用最无用的一个拿刀拼了你家一个宝贝儿子,虽然你家这个儿子刚刚念完了清华大学的博士,那个与你儿子同归于尽的人则连小学都没有念完,而且即使活着也永远没有希望讨上老婆。但是,从结果来看,那个只有独子的家庭是彻底地失败了。这就是中国人喜欢多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劣币驱良币,似乎是中国人生存的普遍法则。

不过,也不能够总是这样恶毒地来揣摩每一个中国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人不相信有上帝存在,这一点是孔子打下的根基,孟子给予大力发扬。既然没有上帝,就不会存在天堂,也不可能灵魂不灭,更不可能转世。因此,此一生就只有此一生了。但是,要想延续此一生的唯一办法就是多生儿子传后。而且生得越多,此生传播得就越广泛。像不孝中的对父母不尊,陷父母于不义,侮辱父母之类(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虽然很可恶,但是与“无后”相比,“无后”要更为不孝得多。因为“无后”,就等于彻底地杀死了父母,而且还杀死了传给你生命的祖宗,让祖宗们彻底完蛋了。你如果敢绝后,父母在九泉之下都不会眠目。可怜的中国人,没有天堂,没有灵魂,没有上帝,只有这点血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却被你这个不孝之子彻底断绝了。因此,中国人无论哪个,除非因为生病、短命或者其他生理原因,敢于主动绝后的中国人几乎没有几个(周恩来据说是因为太太的原因没有生育后代,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连鲁迅这样反传统的中坚力量,大挖祖坟的人物,都要在临死前抓紧生出一个儿子周海婴,而且还专门为儿子作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去参观广东新会的梁启超故居,有介绍曰:梁启超认为作为一个读书人,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两件而已:第一将自己的血肉传给下一代,第二将自己的思想用著作传递于世。因此,才有一个著作等身、妻妾成群及子孙满堂的一代宗师梁启超,一个一生救国图存,极力倡导学习西方的改革家梁启超先生尚且如此,别人就更不用说了。梁启超在病逝前两年还与自己的贴身丫环生了最后一个儿子。看到这里,我完全明白了中华传统为什么这样悠久,而且不孝之中,为什么“无后为大”了。在中国准备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人们,特别是女人们,你们可要注意了,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生有儿子或者有运气生儿子,你才有这个继承的资格,否则还是不要跟人瞎唱罢吧。

 

2008年5月9日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不孝有三,为什么无后为大?” 的相关文章

中国父母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知道吗?   普天下受苦人都是父母亲。新学期开始了,下岗的父母用捡破烂换来的钱,刚刚为独生子女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但是孩子不知道;如果孩子不责备父母的失败和吝啬,父母亲就满足了吧?难道父母不感觉已经够成功的了:不是说尽力就是成功吗?尽管父母自己感觉已经够慷慨的...

多一点“学习型家庭”

    父母是儿女的"家庭教师",言传身教,影响巨大。这个道理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明白,于是在子女面前,言谈举止一般都能比较注意,生怕一不小心"带坏"己的业余生活方式。君不见,多少上班下班忙碌的男士女士,一到下班后或是公休日,不是忙着奔舞厅卡拉 OK便是大砌长城,通宵达旦打牌,劲头十足跳舞,...

孝道

    过年,必然是家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好日子,也是大伙儿忙碌了一年,放假轻松,闲下来的好日子。于是,过年便更会想到了家,想到了父母,想到了过年要给父母一些孝顺钱,送一些表达孝心的礼物礼品,这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这是天经地义,是必须尽力而为的孝道。   记得去年春节时,鄙下...

请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中国人重家庭,不仅百姓重家庭,而且皇帝也重家庭。所以,臣民有了功劳,也要奖赏其家,有了过失,又要惩罚其家。照理一人做事一人当,才是正理。封建文化特别看重家庭因素,人们坚信一人犯法必然与家庭有关,就是无关,也得惩罚。  &nb...

中国家庭缺什么

    当代中国家庭(尤其是夫妻之间)最缺少以下七样东西。 1、童心   只有童心不泯,青春才可常驻,爱情才可历久而弥新,所以最好能保留多一点儿天真、单纯,多拥有一点儿爱好、好奇心,多玩一点儿游戏。 2、浪漫 不少中国家庭太注重实际...

请把欢乐带回家

     家,是人生最可靠的避风港,更是夫妻共度良辰美景的爱之巢。在这属于自己的屋檐下,可充分感受亲情的温暖、爱情的温馨、夫妻间的和睦及生活的幸福。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相当多的夫妻却不能和谐地相处,使一个本应美满的家常常陷于争吵或是死水一潭的尴尬境地。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