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 > 家庭 > 正文内容

从钱伟长的经历谈家族的作用

2018年04月10日
 

7月30日,“三钱”中最后一位大科学家钱伟长辞世。以“三钱”为代表的那一代大师先后凋零,引出了舆论对大师产生环境的热烈讨论。大师的产生,当然需要和平的环境以及必要的物质条件,可今日中国综合国力、社会财富总量超过了任何一个历史时代,为什么却难出“大师”?这或许是天问。

谈起钱伟长,不能不提到他的叔父、被学界称为“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国学大师钱穆。1990年钱穆去世后,钱伟长写了一篇悼词,内有:“燕山苍苍,东海茫茫。呜呼我叔,思之断肠。幼失父怙,多赖提携。眷育深思,无时或忘。”

了解钱穆叔侄的人生经历,才能深刻地理解钱伟长悼词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从而也能窥见在传统中国社会,家族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钱伟长的祖父即钱穆的父亲,一生不得志,但为人仁义,在无锡七房桥主持了钱氏家族的“怀海义庄”――这是古代中国以家族为单元而设立的公益性机构,用来解决族内孤寡老人生活和贫寒才俊上学的困难。他不幸盛年而亡,钱穆和兄长即钱伟长的父亲钱挚不得不考入师范学堂,以求早入社会工作。而在1928年,钱挚又于盛年而逝,当时钱伟长才16岁,钱穆便把侄子带在身边,供养其读书,先苏州中学,再清华大学,后远赴加、美留学。可以说,若没有叔父的提携帮助,少年钱伟长的人生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钱伟长――也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那一代学人是幸运的。他们的成长正赶上了清朝覆亡后的“势”,所谓形势比人强,若时势乖离荒谬,会误尽无数天资聪颖的好苗子。钱伟长的幸运在于他即赶上了新时代培育人才的大潮,又有传统家族的庇护。如果说钱伟长的父辈钱挚、钱穆还是半旧半新的人物,少年时接受的教育尚有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子,那么生于1912年钱伟长则完全在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近现代教育体系下成长的。在他入校后,民国建立了,八股制艺之类的教育体系早就进了博物馆,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大学,包括课程设置、人才遴选、培养方向等方面的教育制度已和西方发达国家打通,这也是钱伟长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去西方留学的原因。但必须承认,因为当时中国国力孱弱,列强环伺,政府很难在教育的普惠性方面有太大的作为,那么家庭乃至家族对子弟的教育,承受着更大的责任。对小家庭而言,其抗风险能力是相当的有限,那么家族这一共同体对每个人而言,其庇护作用就尤为突出。家族尤其是历史长久、人才辈出的大家族,其可动用的资源较为充足,那么培育本族子弟能力的更强,动力也更足。钱伟长祖父主持“怀海义庄”,钱穆供养侄儿读书便是很典型的例子。

当然,家族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过于强势的角色,其副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一方面其庇护作用很不稳定,和家族内重要人物的荣辱成败关系过于密切,贾元妃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恩宠蹊跷而死,贾府的子弟就无人照顾了;鲁迅那位进士出身做官的祖父一旦因科场舞弊案被抓进大牢,周家立刻从小康堕入破产。另一方面强化了族权,强大的族权必然扼杀子弟们的自由心性,看看巴金的《家》就知道了。而以家长制、族权为核心的礼法制度,恰恰是专制的政治制度之基础。

但是,研究历史显然不能抱有以今日之眼光去苛求古人的“现时观念”,中国的家族这种共同性之重要,是中国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不得已”现象。我们设想一下,那个时候的官府征税后,用来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很少的。没有九年制或者十二年制义务教育,没有每个老人都能领退休金的养老制度,没有现代医疗保障体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仅仅是圣贤设想的蓝图,所谓和谐的“三代之治”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如此,个人当然会过于依赖于家族的庇护与援助,反过来个人又要尽到回馈家族的责任。

只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社会得到充分的发育,“打江山坐江山”的专制朝廷变成“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府,政府和社会给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提供更公平的机会和更强大的保障,那么,家族这一小共同体的作用就可有可无了。

最值得担忧的现象是:社会的功能已然失衡,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劣质或者是不公平的,而大家族及依附其上的家族文化又没有了,那可真是“扁担无扎,两头失塌”。这样的环境下,很可能许多“钱伟长”在刚冒头时就被抛弃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从钱伟长的经历谈家族的作用” 的相关文章

家庭需要新型的家长关系

     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中,爸爸想和儿子建立平等的新型父子关系,让儿子自主地生活。结果,平等关系没有建立,旧的关系也无法恢复了。爸爸想用民主手段教育孩子,可是,儿子教育却事与愿违,并且时常搞得大人脸面全无。   随着儿子自主意识的增强,儿子的压岁钱意思很浓。每当我母亲来家,儿子总是告诉奶...

中国父母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知道吗?   普天下受苦人都是父母亲。新学期开始了,下岗的父母用捡破烂换来的钱,刚刚为独生子女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但是孩子不知道;如果孩子不责备父母的失败和吝啬,父母亲就满足了吧?难道父母不感觉已经够成功的了:不是说尽力就是成功吗?尽管父母自己感觉已经够慷慨的...

培养孩子快乐的方法

      1. 给孩子一些“控制权 ”     一些父母常将孩子当成“孩子”,而不征求其意见,容易使小孩 对环境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沮丧和无力感,当然这并不是要父母 将家中大事跟孩子商量,但至少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哪件衣服,...

论母教文化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向来重视母亲对儿女的伦理道德教育。《韩诗外传》卷九说 “贤母使子贤也。”贤良的母亲重视家庭教育,为的是使孩子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由此,产生了重视家庭教育的母教文化。   母教的产生与时代息息相关。由于古代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

改变中国家庭状况的一个简单举措

    我这个举措其实很简单而且有效,但不是我的发明首创,而是学习韩国与日本的。那就是男人在结婚之后,要将他的工资奖金及其他产业收入的帐号都改为他太太的,由太太掌握存折帐号密码,每个月的家庭收入与开支都由太太掌握。这样由女人来掌握家庭财政大权,事实上远比男人掌管...

一 位 母 亲 的 教 女 名 言

      01、不要试图什么都争第一。   02、不要试图交到一个完美的朋友,也不要交到很多朋友。   03、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强大起来。   04、学会用真诚的简单,对付虚伪的复杂。   05、考上大学,你是我的女儿;你扫马路,更是我的女儿;只要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