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李兰娟的六个“最” 袒露院士真性情

2020年02月20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肝的开拓者、感染微生态学领域的开辟者、传染病学的领军人物……在旁人眼里,李兰娟身上有诸多令人羡慕的光环;而她却表示,对命运的感激、对工作的执着、对患者的温情、对家人的愧疚,才是最想让别人看到的。

 

  最感恩的事:助学金圆学医梦

 

  李兰娟从小家境贫寒。初二那年正逢困难时期,班里6个靠助学金读书的同学全部被召回家务农。看着眼泪大滴大滴往下掉的她,老师说,“我同意你请假回家帮忙一个月,一个月后就回来!”老师的鼓励,再加上助学金的资助,李兰娟得以按时返校。

 

  依靠助学金,李兰娟从初中、高中一直到读完大学。“如果没有家人、老师的支持,没有助学金的资助,我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更不可能圆我的学医梦!”李兰娟说。

 

  最快乐的感觉:看到病人康复时幸福的微笑

 

  李兰娟始终坚持临床诊治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至今仍坚持每周一次的专家门诊。“我最喜欢的职业就是当医生,帮助病人战胜死亡,重获生命的美好。”从医40多年,经她的手治愈的患者无数。李兰娟说,当患者痊愈、笑容满面地表示感谢的时候,便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从笑容里,我感受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他们最真、最善、最存敬意的感情。”

 

  最难忘的一天:SARS疫情三道令

 

  2003年4月19日,李兰娟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这一天。恰逢非典疫情肆虐中国大地,当天,浙江首次报告出现确诊病例。时任省卫生厅厅长的她火速赶往病房,判断病情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下达三道指令:一,立刻将病人转移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二,调查并找到所有与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并予以隔离;三,研究人员连夜采样,对SARS进行深入的细菌分析和研究。

 

  在传染病防控意识远不及今天的12年前,李兰娟的三道指令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李兰娟顶着压力,连夜给卫生部长、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打电话说明情况,终于获得支持。短短一夜,所有接触者全部找到,1000多人全部隔离。果断的举措为阻断疫情赢得时间,并创造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

 

  最想感谢的人:106岁的母亲

 

  一辈子当女儿的“内当家”,直到99岁还在操持家务,两次在家摔骨折,这就是李兰娟已经106岁的母亲。“我母亲对我付出的远比我为她付出的多得多。”李兰娟最想感谢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到目前为止,工作繁忙的她从未带母亲出去旅游过一次。

 

  最愧疚的人:孩子

 

  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在工作中三头六臂的李兰娟自责不是一个好母亲。她没有时间照看两个儿子,从没给他们过过生日,甚至连孩子的班主任都不认识。“我错过了太多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时间。”李兰娟遗憾地说,好在孩子都很优秀。

 

  最希望实现的事:让学生超越自己

 

  李兰娟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她倾其所学,传道授业解惑。“我现在拼命地培养学生,希望他们能尽早挑起担子,把科研做得更好,把实验室建设得更好。”李兰娟领衔的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在国家的传染病防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说,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她希望学生能尽快成长,并能最终超越自己。“如果他们中间未来能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更好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李兰娟的六个“最” 袒露院士真性情” 的相关文章

蔡伦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她用的办公桌只有不到1米宽,上面放着双黄连口服液和另外两个小药瓶。计算机靠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张江泽民总书记和她握手的照片。坐在办公桌前,抬头可以看到朱�F基总理和她亲切交谈时的合影。     靠自己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她登上了中国科技奖励的最高一级,受到了党和...

雷凡培:太空展示中国

      “长征二号 F火箭刚刚完成了‘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而后它又发射了一位‘十大杰出青年’,并于今晚成功回落到地球,回落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在1月9日晚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上,随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幽默风趣的话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雷凡...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说到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质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就不能不想到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出生于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而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李四光东渡日本、远去英国求学。求学归来后,他拒绝外国高薪聘请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