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以爱国之名,筑强国之梦

2021年03月15日
   

诗人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51年前的6月8日,他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离开人世。他的离世,震惊了他所在的研究所,震惊了国防部,也震惊了党中央。当秘书将这一消息告诉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总理时,周总理手中的茶杯竟掉在了地上......

他,就是姚桐斌,是归国材料专家、研制导弹的七机部703所所长,世界顶级的冶金学家,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积极求学,成为国之栋梁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黄土塘镇。童年时期,依靠父亲和兄长做粮食生意的微薄收入读完了小学。1933年,在他小学毕业时,由于他成绩优异,本来不打算让他继续读书的父亲,在校长的极力劝说下最终是同意了他继续读书。而在读完初中后,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家里面没有财力来支持他继续读书了。而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前往高中学习。同时,他为了能够继续读书,曾经辍学了两年,靠摆摊卖香烟、火柴、袜子等日杂品,在校期间,他勤工俭学,做过铁路小工,学校收发员、实验室管理员和家庭教师。

家境贫寒却有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学习的心的姚桐斌,在经历了家庭的反对以及经济上的压力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被武汉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7所大学录取。并且也获得了江西省全省高中毕业生会考个人总分第一的佳绩,从而得到了一笔奖金作为他入大学的路费。

姚桐斌出于对矿业专业的热爱以及国家的需要,他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在四年的学习中,他竭尽全力,埋头苦读,终以总评成绩全校第一毕业。而他因为成绩特别优秀,他被推选为美国斐陶励志学会会员。或许是他认为自己的学习历程还可以更丰富,他还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希望让自己成为国家能用的上的栋梁之材。他在毕业后辞去了令人羡慕的研究工作,通过努力成为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系的一名研究生。不仅如此,他也在伯明翰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继续在英国从事研究工作,充实自己的技能。

姚桐斌先生这看似开挂了一样的人生,其实每一个阶段都贯穿着他的一个思想,那就是不忘初心。他的初心就是对学习的渴望,就是自己对冶金工业的热爱,以及想让国家富强起来的信念。我们就要成为当代有如此坚定以及明确的大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求学,以爱国之名,先成为国之栋梁。

 

任何困境都改变不了报效祖国的决心

 

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们,心中都有着一颗想要报效祖国的炽热的心。在祖国需要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奋不顾身,坚持回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上一笔浓厚的色彩,这些色彩也吸引着更多的游子们回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后,姚桐斌万分欣喜,立即向祖国、毛泽东主席发贺电。他在刻苦钻研自己专业的同时,还满腔热情地宣传新中国,做好团结留学生及侨胞的组织工作。而在之后的一年,他在多个组织中做演讲,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同时揭露了国名党的腐败。但是他的行为却引起了英国政府的不满,并且受到了警方的干涉,把他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

限期离境,他就这样回国吗?还没有成就,功未成,名未就。要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只有继续深造。

是祖国让姚桐斌坚定着自己求学的信念,他后来又转入了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德文,从此开启了在国外研究的大门,姚桐斌专心研究的同时也关注着国内的情况。在1956年9月,他在瑞士,在伯尔尼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的研读,这个时候的姚桐斌已经学有成就,在尖端科研领域初露锋芒,可以说是成为了一名冶金专家。

于是他又继续研读了一年,在1957年的九月,姚桐斌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硕果累累。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他对现代冶金学有关经书和合金粘性、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效。而他主持的相关研究对火箭部件设计、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作用,为我国液体导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肉体已逝,精神永存

 

在那中国的那段黑色的历史里,46岁的姚桐斌还是被暴力分子波及,以一种极为惨烈的方式牺牲了。我们不能说这是他的悲哀,因为他的逝去,映射出来的是我们中国的悲哀。

姚桐斌之死,使我国失去了一位才华横溢、年轻而又伟大的著名科学家,也失去了一位中国第一代导弹火箭材料专家。他是我国航天战线上的楷模,科技报国的典范。

虽然他的自然寿命到了尽头,但是他的精神的寿命却是永恒的。他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都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我们当代大学生可能体会不到姚桐斌先生求学路途的艰辛,但是我们要明白,他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是让国家永久受益的技术。

在这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让国家发展的如此迅速?而自从我了解了姚桐斌先生这类人的生平之后,我想答案应该就在这些人身上。祖国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向那个方向努力发展。他们不仅仅是让自己投身于祖国的事业当中,他们的精神也激励这更多的能人加入其中。同时,许多海归学子都是学习的制造业相关专业,这是因为他们都明白,祖国还需要他们!

制造业的发展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只有制造业的发展跟上了世界的步伐,国家强起来了,我们中国才不会被欺压。姚桐斌先生就是为祖国制造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生而为人,应知根知本。我们身为中国人,为祖国的发展态势感到骄傲,但也不能忘记在这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要客观了解中国的发展,并且做好投身于祖国事业的准备,以爱国之名,筑强国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以爱国之名,筑强国之梦” 的相关文章

沈 括

     沈括(1031―10 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其父沈周官至太常寺少卿,分司南京。21岁那年,父亲病故,按照规定,沈括承袭父荫,当了海州沭阳县主簿(县令助手)。和父亲相比,沈括不那么循规蹈距,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能有所作为。  在沭阳境内有条冰水河,因年久失修...

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

     浏河的童年  由上海市出城,逆着东南方向出海的长江,向西北方大约一小时车程,便是浏河。  1912年阴历4月29日,也就是阳历的5月31日,吴健雄在浏河出生,给这个江南小镇的一个读书人家庭带来许多欢乐。  吴健雄是吴家第二个出生的孩子,却是头一个女孩,在吴健雄这一辈,是排行健字辈...

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应邀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时代与形势 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形势,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的基础。纵观当今世界,正...

奇迹在发明家的智慧中诞生――中国优秀发明家陈国清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国庆五十周年盛典在天安门广场拉开凝重光辉的大幕。    "五十年盛典,包含太多太多。环境整治、阅兵、游行、展览、晚会……几十万人庆典,在这当中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  每一个'第一'都是向国人展示五十年盛典的辉煌; ...

王选:大的成功需要时间积累

    “我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国家支持、团队合作的结果,是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果。这也说明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王选感慨万千。   “20多年来,我一共有10个梦想”。如今,10个梦想中有5个梦想已经实现了,其中第一个就是“...

黄昆:不唯书 不唯上 只唯实

    “说实话我还是有点怕他”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不是在美国做研究,而是当时和黄昆同住一舍的时光。”时隔数十年后,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对黄昆的认真仍然念念不忘。当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黄昆到西南联大任助教时,和年小几岁的杨振宁同住一屋。   那时的黄昆和杨振宁都年方二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