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之神的最新启示
这位最有台湾地方「古早」风味、讲道地闽南话的企业家,却具有一个宽广视野的「大中华情怀」。他早就了解他的企业不能划地为牢,不能只在台湾发展,而必须遍及中国大陆,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善用神州大地的资源,才可以进入中国庞大的市场,才可以有机会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企业。
如今他遗留下来的就是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他的石化王国是亚洲最大;他所投资的电力、石化和医院,是神州大地的三大前沿领域,举足轻重。
但王永庆在九十二岁的高龄,还要征战美国,要去考察金融海啸中的市场,最后客死异乡。这当然是因为他血液中流动着企业家的冲动,但也因为他有一种危机感,了解企业要不断焕发新的竞争力,才可以永续经营。
尤其台商正面对一些「比台商还要台商」的挑战。越来越多中国大陆的本土企业师台商之长,制台商之短,并且发挥主场优势,让一些曾经有辉煌业绩的台商企业必须严阵以待。最新的例子就是台商郭台铭在中国大陆的代工之王富士康,面对比亚迪的挖角,也抢走了不少诺基亚的订单,并且由于知识产权之争,引发了官司。但如今比亚迪在电子汽车研发上有新的卖点,引来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入股。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也站到公关的前线,大力宣传它的油电混合车,展示它自己技术创新的含金量。
但真正的黄金规律,在于是否有一种持续的创新能力。台商过去二三十年间在中国大陆的南征北讨,是以资本丰厚和管理方法上的优势,开辟一块又一块的企业版图,但到了今天,中国民间并不缺乏资本,热钱到处乱窜,本土企业的管理也越来越强,台商早期的绝对优势,变成了相对的劣势。一些台商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海啸中,纷纷倒闭。如果没有转型和创新,就难逃熄灯打烊的命运。
尤其是一些家族企业,如果在公司管治的问题上没有抓紧,决策过程不透明,就会出现中信泰富投机失败、痛失巨款的恶果。在珠三角地区,近日陆续传来台商恶性倒闭事件,使台商的形象大受打击。
这当然不是台商之神王永庆的风格。他多年以来,都是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他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投资,其实就是投资教育与人心,要兴建一万所小学,在当前社会的价值废墟上,兴建了高耸入云的心灵大厦。
这是王永庆的精神遗产,也是台商在中国最激动人心的项目。无论最后这个千亿美元资产的帝国如何布局,由谁来接班,但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那份可以赚了多少钱的资产负债表,而是它的文化资产的报表,写下了两岸人民双赢的纪录。■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