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内容

李嘉诚的哲学: 有一种智慧叫低调

2017年03月15日

    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
  李嘉诚先生说:“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成功后的李嘉诚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拥有显赫的地位却没有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依然保持着低调、平和的心态,不论对什么人,总是态度和善。
  与长江实业有着密切业务联系的香港广告界著名人士林燕妮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以前,香港的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基本上都是广告商主动寻找客户,寻求合作,而客户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找不到好的广告公司。所以,很多企业总是盛气凌人,根本就不把广告商放在眼里。
  有一次,林燕妮到长江实业的总部洽谈生意。令她诧异的是,李嘉诚想得十分周到,派服务员在地下电梯门口等待,把林燕妮等人接到了楼上。恰好那天下雨了,林燕妮被雨水淋湿了,李嘉诚看到这种情形,连忙帮着她脱下外衣,并亲手挂在旁边的衣架上。
  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李嘉诚特别忌讳树大招风。他曾经有感而发,“在看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被人陷害了,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太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 
  2013年,李嘉诚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首次公开讲述长子李泽钜被绑架一事。作为李家长子的李泽钜,曾于18年前被绰号“大富豪”的张子强绑架,并勒索20亿港元。
  李嘉诚说,当时,绑匪张子强单枪匹马地到李家,声称李泽钜已被他绑架,需要李家支付20亿港元赎人。李嘉诚当时非常镇定,马上同意了绑匪的这一要求,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你提取。”面对镇定从容的李嘉诚,绑匪张子强感到非常意外,并询问他为何如此冷静。李嘉诚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做好事也不张扬
  李嘉诚是个道德至上的人,他将自己的名誉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但他却从来不会用自己斥巨资成立的慈善机构“李嘉诚基金会”的名义来为自己的名誉添彩,他为人类的教育、医疗、文化方面的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从未有一项捐献是冠以自己的名字的。
  一次在谈及捐赠情况时,李嘉诚说:“曾有人问我一共捐出了多少钱,我说我一向没统计,大抵有几十亿,也可能没人信。”之所以没人信他,不是说他没有那么多钱,或者他不肯捐出那么多钱,而是他做好事从不张扬,即使是慈善这种造福社会、造福民众的壮举,他都是在私下里默默地去做,相比其他慈善家高调行善,这位华人首富却显得很低调,即使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捐出了80亿港元的善款。
  “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李嘉诚多行善事,心系天下苍生。他深有感触地说,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资金做我内心想做的善事,方寸间自有天地。他一生有许多好“作品”,但最满意的“杰作”不是他国际化的“经济王国”,而是他于1980年成立的李嘉诚基金会,他将基金会称作是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还表示,无论其家族成员或是董事,都不能从基金会拿取一分一毫,基金会是百分百做捐献的。
  李嘉诚专职负责捐赠事宜的私人秘书梁茜琪女士曾深有感触地说:“李先生的捐款与别人完全不一样,他的不一样在于考虑的是捐出款项之后问题是否解决了,他的捐赠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和气生财是硬道理
  李嘉诚先生说:“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益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和气生财才是硬道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和”字,道出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沧桑、傲视世界的生存智慧,和睦、和谐、和气更是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在商事往来之中只有“和气生财”,才能实现共赢,一方面可以与对手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维系客户,这样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
  1987年11月27日,位于九龙湾的一块政府公地拍卖,因为地理位置良好,拥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房地产界的多数大亨都参加了这块地皮的拍卖,当天李嘉诚也出现在拍卖场上。
  那块公地占地面积为24.3万平方英尺,底价为2亿港币――每口竞价为500万港币。从一开始,拍卖的场面就异常火爆,火药味也特别浓。一开始李嘉诚就和一位竞标者连叫两口,底价连跳两次。就在这个时候,拍卖场上响起了一个李嘉诚非常熟悉的声音:“2.15亿!”李嘉诚回过头一看,原来是胡应湘。
  当李嘉诚回头对胡应湘微微一笑表示招呼的时候,胡应湘也报以笑容,不过这时候地价已经被各路英雄抬到了2.6亿。李嘉诚不慌不忙地举起手叫到“3亿”,将地价连跳八口,正在大家一片哗然的时候,胡应湘沉着应战,又将价格连抬十一档,喊出了3.55亿港币的高价!这时拍卖会掀起了高潮。
  此时人们都在兴奋之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嘉诚的得力助手周年茂悄悄地走到胡应湘的助手何炳章身边,对他一阵耳语。结果,胡应湘居然从此就退出竞投不再应价。在人们都感到意外的时候,李嘉诚再次报出4.95亿港币的天价,令在场的所有人侧目。
  不过,在拍卖会后李嘉诚立刻宣布:“这块地是我和胡应湘先生联合所得,将用以发展大型国际商业展览馆。”原来,这就是为什么看起来势在必得的胡应湘会突然退出竟投的原因。
  分出一点好处给胡应湘,以防止他和自己继续在较量中抬高地价,这一招给李嘉诚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这不仅能帮助李嘉诚在预期的价格之内竞标成功,将发展空间巨大的公地揽入怀中,他在与胡应湘分享利益的同时又在拍卖场上化敌为友,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多留下了一条后路。所以,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占优势的事情,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却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越是赚大钱的人,态度越谦虚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一般来说,知道东西越多的人就会越谦虚,而知道得越少、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
  越是赚大钱的人,态度越谦虚,日本人赚钱有个三字诀,即“低、感、欣”。“低”即低姿态,见了顾客后要保持低姿态,主动降低自己的高度,鞠躬行礼;“感”即感谢,顾客是给你送钱来的,是看得起你,你要对他表示万分感谢;“欣”即微笑,对顾客要面带笑容,给顾客一个美好的软环境。
  万通总裁冯仑在参加李嘉诚组织的一次晚宴后大为感慨。
  当包括冯仑等大陆多位企业家访问团的代表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嘉诚先生已在门口等候,然后给他们发名片,这已经出乎冯仑的意料,因为他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买卖一样给冯仑们发名片。
  发名片后,冯仑他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是确定冯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冯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否则怎么站位呢?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冯仑抽到的正好是挨着李嘉诚隔一个人的位子,冯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嘉诚起来了,说抱歉我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冯仑发现李嘉诚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在宴会中,大家请李嘉诚先生说几句,他推辞不过,就说我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吧。他讲的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会当中,不要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来接纳你、喜欢你、欢迎你。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诚讲话的时候,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握手告别,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距离较远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
  越是有涵养、稳重的成功人士,态度越谦虚,相反,只有那些浅薄并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人在世界中,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天的关系。不管在哪段关系之中作为个人都是渺小的,在生活中表现得谦虚,别人才会喜欢你、认可你;如果你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别人也会漠视你,离开你。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李嘉诚的哲学: 有一种智慧叫低调” 的相关文章

卢作孚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时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国的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其中就有他――一代船王卢作孚。毛泽东惋惜地说:“如果卢作孚先生还在,他所要担负的责任总比民生公司要大得多啊!”   卢作孚这个名字对年轻的一...

“听”李东生做自我批评    TCL总裁的种种姿态

  2002年的经济人物没有什么意外,不过还是这些“高处不胜寒”的风云人物,TCL总裁李东生就是其中一个。近来,在中央电视台不同的栏目内看到了他的各种讲话和各种表态,也听到了他又一次坦言自己的失误,这是对外;而对内,李东生在公司内部发表了一次讲话,专门剖析自己的种种失误,后来TCL发生的一些变...

叶青:为社会留下建筑精品

    叶青是那种乍看上去平淡从容的人,但在他的笑容下面,却让人明显感到一股子蓬蓬勃勃的力量。在全国工商联连任两届的代表中,叶青不可谓不年轻―――只有区区36岁,但在公众的关注圈之外,他掌控的拥有近千名员工的企业已经做的十足的“小”而“健康”。   退出服装业跨向房地产   叶青...

郭广昌:拥有财富不是罪恶

       ●我觉得大部分财富积累都是正确的,至少我觉得我的财富积累都是阳光的。   ●商人必须是理性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金钱关系的博弈。   ●要成为一个杰出的商人,就必须呕心沥血地去体会市场中的真理。   ●企业的发展像一...

黄道 黑道 正道?――亿万富翁孙大午的梦和痛

    ■他本是一个亿万富翁,却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当了董事长还帮工人掏粪。   ■他本该以追逐利润为第一要务,却办免费的农民技校、赔钱的中学,赔多少都不在乎。   ■他深知商场官场潜规则,手中毫无政治资源可依仗,却不肯和光同尘,梗直倔强。   ■他在事业顶峰时曾评论自己:“...

孙家广与清华同方

    当教授遇上个体户   已有打算将来写一本小说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孙家广,必定忘不了1993年的10月13日。七年前的这一天,孙家广“迈上了自己致力于中国软件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台阶”――这位正愁没钱的清华大学教授得到了广东顺德一个姓劳的个体户一笔投资。劳自己的小企业是生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