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孔令辉:竞技体育很残酷 不为乒乓球流眼泪

2004年05月01日
      这几天,中国球迷和阎森、孔令辉一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几个瞬间。
  大家觉得小辉没戏了,在最后的时刻小辉搭上了末班车。强强对抗,选将成了摆在中国乒乓球队面前的最大难题。有人说,中国的乒乓球人才过剩了,正所谓“富人的烦恼”。
  同门师兄弟,要凭借实力和运气胜出。在残酷的竞争下,运动员平衡的心态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一仗孔令辉无疑是赢了,第三次参加奥运会,这种幸运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人,但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
  孔令辉还是那个样子,酷、不爱讲话,和他聊天才发现,这个急脾气男孩比以前更加豁达。“是瞄准第一的信念让我坚持下来的。要看看到底自己有多大能量,我有这个信心,还能够再登上冠军台。”
  大家最早认识的刘国梁和孔令辉,是两个孩子。刘国梁当时梳着小分头,穿白衬衫和最时髦的皮马甲;孔令辉很白也很瘦,不爱理人,总是一副帅帅的、酷酷的模样,长得颇似当时红极一时的乖乖虎苏有朋。就这样两个小孩子,利用着手里面的小球,捧走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身边的女孩子都把他们当偶像来崇拜,一起跟着教练喊他们“国梁、小辉”。
  十几年来,刘国梁和孔令辉的名字是一直在一起的。
  孔令辉的兄弟连
  一年前,曾经和刘国梁聊天,谈到小辉,对这个新晋教练来说简直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他做的真不错,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还能做出模范的样子。别的队员看到连小辉都可以以身作则,也就能更好地服从管理了。这对我来讲是莫大的帮助。孔令辉是老队员,很多事情他自己知道该怎样去做,不是不管理,而是讲究方式,进一步沟通让他进步。”我问他,维持友谊最重要的是什么?刘国梁感叹“理解和真诚。我非常珍惜我和弟兄们之间的友谊”。
  这次孔令辉的回答依然是惺惺相惜,“我们从第一次见面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那是在1987年,当时我俩最小。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一起长大。他现在的选择非常正确,做运动员他已经达到了最高程度,他比我多拿了一个混双冠军,也是大满贯,应该是全身而退。现在做教练,这时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他衔接得非常好。奥运会是关键,又是证明他的能力的时候了。”
  我自己真的没有多大力量
  这次奥运会的入场券,你赶上了末班车,这种从无到有、失望到希望的过程很煎熬吧?
  我现在的压力很大,从没有到有,在最后的时刻拿到这个机会,我更要努力训练、努力比赛赢得这个机会。
  现在压力更大了,父母的期望,球迷和领导的支持,很多朋友也发短信、打电话给我,谁参加比赛也不是为了去争第二。
  你觉得有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吗?你觉得人的力量有多大?
  我真的没有什么力量,很多事情是个人改变不了的,我的努力是一个方面,其他的因素我自己没有办法掌握。如果阎森没有受伤,我和马琳就肯定有一组会下。
  你觉得竞技体育残酷吗?什么时候感觉最强烈?
  一直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命运,你把机会抓住了,你就有成功的机会。比如小的比赛,你赢了就有可能更进一步,一次比赛被淘汰,就可能永远与冠军无缘。适者生存,适应不了你就会被淘汰。那时候你做什么努力都没有用了。
  你觉得你付出的努力和你得到的成正比吗?
  我付出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回报,我毫无怨言。
  你最脆弱是什么时候?会为乒乓球流眼泪吗?
  赢的时候不哭,输的时候――也不哭。呵呵,流眼泪也是为打球的一些事情。
  大家对你比赛后亲吻胸前的国旗那一幕印象深刻,将来你会代表其他国家打球吗?
  爱国是从小培养的,从老一辈乒乓球运动员开始就曾经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只要你在国家队你就会有这样的情结。
  我绝对不会代表其他国家打球的。因为只有在中国才会有那样的激情,我在中国已经实现了我所有成就和愿望。
  孔令辉虎口余生
  不以成败论英雄
  成名在1995年,那时候的孔令辉不到20岁,小辉说:“成名是个意外,当时并不被看好,结果赢了。我当时的技术具备了最高的水平,但心理素质还差些,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现在对那个过程还记得吗?
  大概记得,当时我还和刘国梁悄悄商量,万一进不了决赛怎么办。教练告诉我俩,让我们全力以赴,决赛和刘国梁打,他是我的好朋友,和其他的人不一样。
  你觉得你运动的高峰期是哪个阶段?
  1995年至2000年,我夺得了大满贯。
  是什么原因让你转入低谷?
  规则的改变有一定的原因。规则改变了,需要很快地调整打球的方法,而我以前的方法已经根深蒂固了,转变起来有一些困难。还是吃了一点亏,相反一无所有的运动员转变起来应该是很快的。关键时候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2001年至2003年之间我打了好几个第二,人们都管我叫“孔老二”。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失败是什么?
  去年世界锦标赛的半决赛,那次打得很激烈,决胜局我也有赢的机会,后来的发球有一点走神。
  为什么会走神?
  当时我到旁边擦汗的时候,观众在那里“哦――”的起哄。当然也不是全因为观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就是有一点走神,发球连失了三分。
  从高潮到低谷,你怎样看竞技场上的大起大落?
  我不觉得自己怎样低谷,起伏是很正常的。我觉得自己的运气是最好的,拿了那么多的冠军。当然运气并不是永远站在你一个人这边的。
  你怎样看成败?
  太正常了,每次比赛都面临着输赢,但是有些因为自己的原因,比如伤病什么的,影响到比赛自己会觉得很自责。
  有个说法是中国乒乓球队人才过剩,造成很多的精英选手都没有办法参加国际性的大比赛,你怎样看?
  很正常,这正是这么多年来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的保证。每个球员都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落选出来的运动员放到其他国家还会成为主力,在国外一个人能够打好多年。中国乒乓球经过长期以来的良性循环,继往开来,优胜劣汰。这让队员们都有很大的压力和紧迫感。竞争方面,在男队一个球员是很没有优势的,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教练教,一个系统的训练方式,竞技水平差不多,只是在某次训练中打好就能突出出来。
  我们打球都是靠平时经验的积累,看世界级的比赛,你会发现,每次都是一两分之差,每次赢得都很艰难。
  在同样的竞技水平下,你的优势在哪里?
  我的比赛经验比较多,因为平时在国际大赛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而且成绩很好,赢的多,也会给对手的心理造成阴影。
  战到最后会最好
  一个运动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强烈的求胜欲望,要有一股杀气,这一点在每个运动员的身上都有。蔡指导年轻的时候打球就是这样,刘国梁也是。他们喊叫或者是怒吼,在表面上就能让人感到很大的冲击力。我可能在表面上不如他们表现的明显,我可能不会吼叫,我的杀气是在心里面的,在打关键球的时候尤其明显。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乒乓球在你人生中的位置?
  当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从自己有意识的决定以乒乓球为职业,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在乒乓球台边度过。
  刘国梁说你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球员,你觉得自己是吗?
  我觉得老瓦能代表,因为他从事这个职业的时间太长了。邓亚萍能代表一个时代,因为女队里面,她已经达到了巅峰,除非你是最棒的。我不是每场球都能赢的,所以我不能代表一个时代。
  看着邱贻可这些小一辈乒乓球运动员渐渐长大,你觉得自己老了吗?
  不老啊,我比他们大七八岁,但我觉得我跟他们差不多,他们会玩的我都会,比他们玩的还好。打高尔夫球、玩电脑、上网、MP3,这些新时代的东西我都能赶上。体力上不差,一天打几场球也没多大运动量。
  就像你说的,运动生涯就是这样起起伏伏,运动人生有很多的大起大落,但是有一个信念支持着你,就是你下一次会有新的东西出现,你下一次会赢。
  世界上只有三个运动员拿到了大满贯,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么多年的坚持和选择,怎样才能得到这样一个精彩的运动人生?
  我的精彩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把握机会,创造机会,不断创新,跟上这个时代,跟上别人的步伐,跟上节奏。
  现在你有没有英雄迟暮的感觉?
  没有,人员的限制肯定会淘汰一些人的,要想成功主要还是靠成绩。男单没有我参加我也是有思想准备的,前一段是因为比赛受伤,没有打球,会对预选赛有些影响。王皓最近的状态非常好,正是突飞猛进的一个阶段。对手对他的了解也是非常的少,参加奥运会很合适。
  你坚强吗?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下来?
  我挺坚强的。是瞄准第一的信念让我坚持下来的,要看看到底自己有多大能量,还能够登上冠军台。
  作为一个运动员,肯定是想拿冠军,也只能拿冠军,也有可能永远拿不到。每一次大型比赛都是非常珍贵的,奥运会四年一次,世界锦标赛两年一次,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有几个四年和两年呢,打一次少一次了。我的运动生涯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我还有能力再打冠军,当然有能力!我有这个自信,没有自信的时候就退役了。
  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亲人、朋友身体健康,奥运会能取得好成绩。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孔令辉:竞技体育很残酷 不为乒乓球流眼泪” 的相关文章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

一个人和一座里程碑

  孙君志刚,这个性情刚强、好讲道理的年轻人,和我同样生活在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广州。如果机缘巧合的话,我们甚至还可能在某个草坪上的聊天聚会中相识,而聚会中甚至还有可能聊到“收容”这个话题。   但我和孙君志刚又是有所不同的,我有大学里的正式教职,有正式户口和在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的广州...